蕲春县地处鄂东边陲,大别山南麓,长江中下游北岸,素有“吴头楚尾”之称,历为水陆交通要冲,商品集散中心。今日蕲春南临长江“黄金水道”,京九铁路、沪蓉高速公路、鄂皖等级公路均穿境而过,乘车一小时可抵达武汉天河机场,交通区位优势极其明显。县内交通发达,形成了“两纵五
横五循环”的干线公路网络,支线公路实现村村通. 京九铁路穿境而过,在本县设有三级客运站和货运站各一个,客运站位于京九铁路正中点,正处县城中心,站前广场(人民广场)为埠九段最大的广场。蕲春南倚长江“黄金水道”,境内各级客货运码头沿江而建,与铁路、公路一起构筑了蕲春现代交通大格局。
蕲春县版图面积2398平方公里,总人口94.97万人(第5 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现辖13镇1乡1场,分别是漕河镇(含原清水河乡)、赤东镇(含原三渡乡,镇治走马岭)、蕲州镇(含原黄土岭乡)、管窑镇、彭思镇(含原茅山镇)、横车镇(含原马畈乡)、株林镇(含原达城乡)、刘河镇(含原大公乡)、狮子镇(含原花园乡)、青石镇(含原桐梓乡)、向桥乡、张榜镇(含原孙冲乡)、大同镇、檀林镇(含原田桥乡),八里湖农场。全县579个村委会(居委会、大队),共5105 个村民小组(小队)。
“蕲春人物彬彬”,“英杰代兴”。宋代有参与纂辑《太平御览》、《太平广记》等巨型类书的文学巨擘吴淑;明代有伟大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著名战将康茂才;清代有著名文学家顾景星、陈诗,首创中国海运的陈銮;近代有辛亥革命先驱詹大悲、田桐,训古学家、“章黄学派”创始人黄侃,“一二·九”运动组织者、华北抗日联军司令董毓华,著名诗人、文艺理论家胡风等。二十世纪以来,秉文衡、掌科苑、主讲坛者遍及五洲,人数多达800多人,故有“教授县”美誉。
蕲春境内文物古迹、风景名胜、旅游景点遍布,文物保护单位多达86处,其中达城毛家咀遗址是我国西周古文化的代表。县南蕲州古城的“蕲阳八景”和李时珍陵园、药物馆、纪念馆均十分著名,年接待中外游客10余万人次。明代文学家吴承恩曾长期在蕲州荆王府任纪善职,并在蕲州写出了中国四大古典小说 之一的《西游记》,书中描述的孙悟空、玉华府、豹子山等人物风景以及故事情节等都可在蕲春的山水人物、神话传说和风土人情中找到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