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955阅读
  • 0回复

蕲春龙凤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命运天空
 

发帖
2377
铜币
26143
威望
568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5-03-10
甲午小年,我在蕲春县八里湖农场登了龙凤山。


龙凤山,又名龙峰山,位于蕲春县南,南临长江,西濒蕲河入江口,貌若武昌蛇山。龙凤山林场党支书老雷领我们一行山间漫步。他告诉我,龙凤山下的蕲口镇,自宋代起就是商业繁盛的大镇,全国六大茶叶专卖基地之一,长江中游的药材贸易中心。


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45岁的大诗人陆游从山阴出发去四川夔州担任通判,曾在蕲口镇登岸。所见景象,写进了他的《入蜀记》中:“夜与诸子登岸,临大江观月。江面远与天接,月影入水,荡摇不定,正如金虬,动心骇目之观也。是日,买熟药于蕲口市。药贴中皆有煎煑所须,如薄荷、乌梅之类,此等皆客中不可仓卒求者。药肆用心如此,亦可嘉也。”


蕲春是李时珍的故乡。但值得注意的是,陆游途经蕲春蕲口镇,不买别的,单买炮制精细、包装讲究的中草药,并在《入蜀记》中重重地记上了一笔。可以推断,早在李时珍诞生之前数百年,蕲春药材就已闻名于世,后世能出像李时珍这样的伟大医学家决非偶然。“三代培养一个贵族”,看来蕲春是花几百年培养了一个李时珍!


解放后,人们在蕲春发现了一件文物—蕲蛇药酒罐。此罐小巧玲珑,容量约半斤装,罐腹外壁烧制有“湖北蕲州陈天和堂精制蕲蛇药酒”十四字,字体工整。考古工作者认为,此罐为当地民窑所烧,系明代青花瓷,陈天和堂是当时蕲州有名的中药房。


说到蕲蛇与李时珍,老雷又打开话匣子。他告诉我,蕲蛇又名白花蛇,与蕲龟、蕲竹、蕲艾并称“蕲春四宝”。李时珍曾多次登上龙凤山,所著《白花蛇传》写这种蛇“死后眼睛睁而不闭”,老雷肯定地说:“龙凤山是蕲蛇的地道产地。”


眼前的龙凤山,遍布松、杉、梨、桔、茶,其状似翩翩欲飞、生机勃勃的巨龙。传说,山的“龙头”上有两个龙眼,尺许,左眼出油,右眼出盐。眼后有石一块,容一人,躺其上,腰疼可治。后来,有贪心人嫌龙眼出油出盐太慢,嫌石块太窄容人太少,请石匠錾而扩之,从此,龙眼不再出油出盐,石块也不再有治腰疼的功能。


我问老雷:“龙凤山的龙头在哪儿?”老雷说:“龙头被挖了!挖龙头时,老人们说要遭报应的,用迷信也没有威吓住。那些人烧香、烧纸钱、放鞭炮、下跪磕头后,心安理得地把龙头挖了。”


龙头挖下的土石,用处各异:修路、建房、垒坝……来到龙腰,山体也被挖空了一大片,映入眼帘的是从龙凤山挖出来的堆积如山的煤矸石。我问煤矸石用来做什么,老雷的回答让我吃惊:“用来做坏事!”他愤愤不平地说:“前些年煤炭价格高,黑心人把煤矸石掺进煤炭里卖,500吨掺150吨煤矸石,把人家的设备都烧坏了!煤也没有人要了,老天爷帮助淘汰的!”


漫步龙凤山上,眺望浩淼长江,我在寻找陆游徜徉过的蕲口镇,老雷告诉我,蕲水出口的大片陆地,被蕲水冲洗崩挫,加之江流主泓东移,蕲口镇早已大面积消失江中。明崇祯三年(1640年)5月,江岸又一次崩塌,百余户民房崩落江中,从此蕲口镇街废、镇废、城废。1957年10月,兴修龙凤寺泵站时,人们从淤泥里挖出许多石坎、石槽、石壁、石柱,只能“自将磨洗认前朝”了。


登山归来,我给乡亲们写了个特别的新年贺卡:留住龙凤山!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