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287阅读
  • 0回复

罗田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助力精准扶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sunny
 

发帖
2448
铜币
29727
威望
1181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8

  “生活奔小康,身体要健康,没有农民的身体健康,就谈不上真正的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还是在农村。”12月17日,罗田县委书记汪柏坤在与该县体育局长吴志中座谈时这样说。

  全国第六次体育场地普查数据表明,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1.03平方米,并且体育场地大多分布于校园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仅有8.18%分布在乡(镇)村,远远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参加体育锻炼的需求。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的健身需求也随之增长。

  2015年,罗田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有关文件要求,加快扶贫脱贫步伐,确定了全县106个贫困村、后进村、难点村为精准扶贫村,并在县乡机关单位选派出106名党员干部担任第一书记。罗田体育局及时派出工作人员先后对106个村的体育场地现状进行调研,对符合建设条件的村优先建档备案,对8年以上年久失修的“一场两台”予以登记报修,对一些需要重建或达不到建设条件的村提出合理的规划建议。与此同时,它们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先易后难的原则,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场地一般选在村部、小学、湾落集中人口稠密、交通相对便利的地方,利用宽敞的荒地进行建设,做到尽量不占农田、不拆民房,力争在三年内完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全覆盖,从而让更多的农民群众受益。

  “十二五”以来,罗田体育局在扶贫开发的征途中找准路子,突出特色,积极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改善民生,全县413个行政村,全县已有305个村建设完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新增农村场地面积15万平方米,受益人口14万,极大改善了全县农村体育场地设施严重匮乏的局面,为群众在家门口健身创造了条件。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建设丰富了农民体育文化生活,悄然改变着农民的生活方式,提高了群众的生活质量;促进了农村环境的改善,使村容村貌更加优美,推动了新农村建设。

  如今,水泥篮球场地成了农忙打场晒粮、农闲打球、村民开会、娱乐跳舞的好场所,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价值在罗田县得到了充分体现。

  “离开牌桌到球场打篮球、跳广场舞”已成为罗田县农民的新时尚。文化、体育部门组织的广场舞大赛等健身活动,润物无声地促进了乡风文明。多了体育健身、少了邻里纠纷,党群、干群关系也更加密切。

  目前,该县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仍有100多个行政村没有体育健身场地,“十三五”期间,还有60%的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器材老化需要更换,这项惠及数十万农民群众的民生事业依然任重而道远。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