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六十年代,一首《映山红》风靡大江南北,对于大多数来说,也许这只是一个时代的记忆,而对于武穴市的秦卫民和他的妻子卢凤秋来说,这是一段属于他们两人的特别的旋律。上山下乡的年代,这首歌陪伴他们走过了美好的青春岁月,在遭遇命运的劫难之时,这首歌陪伴他们熬过人生的寒冬。
1971年,14岁的卢凤秋作为知识青年下放到武穴市梅川镇,在那里,她认识了乡村教师秦卫民。因为爱好文艺,两人同在一个文艺宣传队,卢凤秋喜欢拉二胡,秦卫民喜欢唱歌,两个年轻人互生情愫,相互爱慕。
秦卫民:那时候,她拉二胡,我就最喜欢唱那个闪闪红星里的《映山红》。那时候她是城市来的,我是农村的,双方父母并不同意我们在一起。凤秋她坚决跟着我,我们是冲破了很多阻力在一起的。所以我当时就有一种责任感,我发誓我一定要一辈子照顾她,爱护她,让她能够开心、快乐、幸福。
1981年,结婚后,秦卫民在水泵厂工作,妻子是一名司务长。两人生育了一个孩子,过着平淡、温馨的生活。
不幸是在2009年悄然而至。2009年6月5日,那一天,卢凤秋突然感到头痛欲裂,经诊断,是患上了左侧脑动脉瘤,经过手术,卢凤秋得到了康复。不料,2014年,病魔再次缠上卢凤秋,她的右脑也长了一个动脉瘤,而这次的病情较上次更为严重。
秦卫民:必须做第二次手术,教授说,首先你要做好心理准备,也许就死在手术台上,和你说声再见的机会都没有,也许还没有上手术台可能她就看不到你了。当时我儿子就坐在他妈的床上说,我妈还不知道能不能回到这张床上来,我说能的,一定能。
2014年8月25号,在武汉市人民医院,卢凤秋再一次躺在了手术台上。
秦卫民:她在动手术之前,就跟我说,她把家里一切的痛苦、病痛由她负责,当时我的就觉得心很痛很痛。对于我来说,我们唯一的愿望就是把她抢救过来,哪怕以后是植物人也好,只要人在,希望就在。
记者:那个时候你就做好照顾她一辈子的决心?
秦卫民:是的。当时字一签好以后,我在这边楼梯口哭,儿子在那边楼梯口哭。我们想啊,能不能见到她?
直到第二天凌晨两点,卢凤秋被推出手术室,医生告知秦卫民,卢凤秋的命虽然保住了,但是陷入了昏迷,有可能再也醒不过来。看着病床上的妻子,曾经闪烁光芒的眼睛变得空洞无神,秦卫民心如刀绞。为了照顾妻子,秦卫民辞去了工作,一门心思地扛起了照料妻子的重任。
秦卫民:以前都是她照顾我,我主外,她主内,在家里,我什么事都不用动手,她都照顾得好好的。现在,我要象她照顾我一样去照顾她。
每天,卢凤秋都是静静地躺在床上,什么都不知道。在最无助的时候,秦卫民也从没有过怨言。每天,他都会为妻子唱起他们最爱的那首《映山红》,凄美的旋律中,秦卫民一遍遍地对妻子诉说着自己的心事。他知道妻子能听得见,那是他们之间最深情的对话,他总是幻想着有一天会出现奇迹。
秦卫民:吃不倒、说不倒、动不倒,我也不会放弃。我知道她喜欢听我唱歌,我想用我的歌声来唤醒她。
日复一日,伴随着《映山红》的歌声,秦卫民每天为妻子擦洗、梳头、按摩。在他的精心照料下,卢凤秋的身上没有长过一点褥疮。2015年8月25号,这是一个让秦卫民永远不能忘记的日子。在妻子昏迷整整一年后,他发现平时没有任何反映的妻子眼角挂满了泪珠,正努力地抬起自己的左手,伸向他,秦卫民激动地一下拉起妻子的手,流下了欣喜的泪水,在他的深情呼唤下,昏睡的妻子终于苏醒了。
秦卫民:我终于盼到希望了。
如今,在秦卫民的照料和鼓励下,卢凤秋的恢复状况越来越好,能够独立地完成刷牙、洗脸、吃饭以及一些简单的日常行为动作。现在,卢凤秋不仅写出了自己的名字,还表达了对丈夫的心声。
每天下午,在夕阳的映衬下,秦卫民会带着妻子一起散步,在他的鼓励下,卢凤秋象个孩童一般,蹒跚着脚步,一步一步地向丈夫迎去。秦卫民说,等妻子康复了,他还要继续去工作赚钱,让家里的生活好起来。
秦卫民:谈一下希望。然后还有要感谢大家对他们家的关心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