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到7月1日,红安经历了风雨交加、雷鸣电闪的可怕48小时,红安遭受到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侵袭。一时间,山洪暴发、河水猛涨、农田被淹,冲断的桥梁,冲毁的公路,崩塌的堤岸和倒塌的房屋几乎随处可见。红安人民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受灾人口达到60多万人。
灾情发生后,各大媒体迅速关注红安的灾情,同时也受到了各方的关注和支援。
7月5日,省、市财政部门迅速组建了两批联合工作队赴红安开展抗灾救灾工作。在短短的十几天时间里他们走遍了七里坪、天台山、华家河、城关镇、高桥河、觅儿寺、八里湾、太平桥等八个乡镇(管理处)一百多个村组。
他们有时头顶炎炎烈日有时冒着倾盆大雨,或是深入现场查看灾情、走访受灾群众,实事求是掌握第一手资料;或是身体力行和群众一起抢修水毁公路、清除街道淤泥;或是慰问群众,捐献爱心。
笔者走近这个小小的群体——省市财政抗灾救灾工作队。
“灾情到底有多大”
“灾情到底有多大,我们一定要摸清,一定不能让群众受到损失!”7月5日下午,省、市财政抗灾救灾联合工作队来到该县开展抗灾救灾工作。
面对特大灾情,工作组一行不顾舟车劳顿,赶往受灾最严重的七里坪镇张家湾村察看灾情,站在被洪水冲毁大桥上、公路旁,工作队现场详细采集了损毁数据,掌握第一手资料。看到蹚水过河的村民,工作队连忙上前搀扶,向群众了解灾情及灾后生产生活状况,鼓励受灾群众结合实际,积极开展生产自救。
晚上,在与七里坪镇党委、政府的座谈会上,工作队详细了解到这次洪灾给该镇带来的重大损失,特别是群众集资修建的大桥、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损毁严重,工作队深感痛心。纷纷表示:要到受灾严重的村组去实地查看、走访,参与灾后重建,全镇73个行政村每个村都要走到,搭建党与群众的连心桥。
“我们与你们肩并肩”
7月6日又是一个大雨滂沱的日子,对灾区和受灾群众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对当前的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势必带来不利的影响。
大清早,工作队顾不得休息,冒雨前往戴世英、曹门口、杨李家、檀树岗、方家荡、柳林河等村,一路泥泞,一路察看,一路心情沉重,灾区景象真可谓满目疮痍,冲断的大桥似乎诉说着洪水的凶猛。在曹门口村冲毁的公路旁,看到村民正在积极生产自救,修筑被毁的通组公路,工作队成员纷纷上前,帮助村民抬石块,运沙石,任由狂暴的雨水恣意地抽打在他们脸上,依然踩着泥泞一步一步向前走。
7月7日雨过天晴,天气异常闷热,但对灾区来说却是一个难得的好天气。
“一定要帮助受灾群众早日走出洪涝的阴影,我们要与他们肩并肩战斗!”工作组的同志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该县华家河镇是这次受灾最为严重的乡镇,特别是镇区,街道到处是污水夹着泥沙和各种废弃物,在烈日的暴晒下散发出难闻的气味,令人窒息,不及时清理,很可能给灾区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下午3时,工作队与财政局机关志愿者一行18人来到华家河镇,与当地群众一起,清理镇区老街道。山洪导致大量淤泥、沙土和树枝树叶、塑料板、玻璃瓶等废弃物和生活垃圾留在道路表面,清理起来非常费劲。大伙有的拿起铁锹、铲子、扫帚等清扫工具清扫淤泥,有的冲洗街道。看着工作队的同志不辞辛苦地清洗街道,有的群众说这活又脏又累又难闻,要他们休息。
工作队的同志亲切地对大伙说:“你们不怕我们也不怕,你们没休息,我们更不能休息。”
大家仿佛忘却了洪灾带来的痛苦,更坚定了干群同心、众志成城抗天灾的决心和信心。
这样的事对工作组的同志来说已是一种“新常态”了。觅儿寺镇座坡村是一个园区村,该村大部分土地被园区征用,大部分村民已经在园区重新安置就业,剩下三个没有搬迁的小组这次受灾严重。
7月14日上午9时许,工作组的同志一来到这里就听说该村正在抢修水毁公路,连水都没喝一口,就迅速来到施工现场。这是一条简易沙石路面通组公路,是进出该村彭家田小组的唯一通道,在7月1日的超强降雨中被大雨冲毁100多米,受灾群众难以通行。在施工现场,工作组的同志挽起袖子,拿起铁锨,挑起扁担和村民一起挑砾石,运沙土,抢修公路。他们想的就是:尽快抢通这条路,让受灾群众出行方便、让救灾物资平安送到受灾群众手中。
“一定要帮助群众重建家园!”
看着受灾群众倒塌的房屋和被毁的家园,工作组的同志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虽然他们的援助不能解决受灾群众很多的问题,但给灾区送来了温暖和希望,鼓起了受灾群众重建家园的信心和勇气。
“感谢领导,这热的天来慰问我,个人还捐款给我,谢谢!”站在自家房屋的废墟上,七里坪镇万田畈村一组村民李作富拉着工作队同志的手连声说道。
万田畈村处于万家河、杨山河、举水河交汇处。7月1日,七里坪镇遭受特大暴雨袭击,洪水汇集于万田畈村流向倒水河,村内洪水高达3米,房屋垮塌40间,冲断通组公路300米,农作物受灾面积1030亩,紧急转移安置14户,47人。工作队在7月11日赴万田畈村察看灾情时,个人分别向李作富、李作义、周大厚、周福民等四户村民每户捐助现金500元。
第一批工作队走了,第二批工作队又来了,到今天,他们仍和受灾群众一起奋战在抗灾救灾重建家园的第一线。在灾区群众的心里,已经把他们当成了自己的兄弟姐妹,就是自己的亲人。他们为受灾群众带来了重建家园的信心,他们以自己的行动践行了自己的诺言,书写着财政人的履职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