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弃“合资无用论”
在最近的一次小规模媒体研讨会上,奇瑞的高层举例说明了新合资模式对奇瑞的意义: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某部头顶是日军飞机的轰炸和扫射,前方是日军步兵的进逼,怎么办?指挥员果断地下令:全军出击,上刺刀,冲入日军步兵群,与日军展开白刃战。如此,虽然也是损伤惨重,但是日军也遭受重创,更重要的是,日本空军只能干瞪眼了:中国军队和日本军队全部混在一起,如何分得清楚?如此,日军欲凭借空中优势全歼中国军队的计划成为泡影。
这个故事使尹同耀深受启发:“我们自主品牌无论到美国还是欧洲,到处受到围追堵截,因为我们武器落后,目标明显。怎么办?现在在国内的合资公司都在纷纷上合资公司的自主品牌、宣传合资公司的自主品牌,为什么?也是要和我们国内的汽车公司、国内的自主品牌、国内的自主开发潮流混在一起,得到广泛的支持。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冲到对手中间去,和克莱斯勒们、菲亚特们混在一起,让欧美的舆论、消费者、产业政策和环境变得友善,得到广泛的支持?”
在大张声势的合资合作之前,奇瑞国际化市场的开拓一直在暗中绸缪。从2001年开始出口算起,到目前为止,奇瑞已经在全球近6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销网络,并已经打造了7个国际工厂,在当地生产。
金弋波说,“奇瑞的第二阶段已经来临。通过与国际一流企业开展资本与技术合作,全面进入全球市场。奇瑞的国际合作遍布整个产业链,在研发与零部件领域和著名汽车公司都开展了战略合作,目的是学习世界先进经验、开拓海外市场、扩大奇瑞核心技术影响力,以及提升奇瑞的品牌价值。”
与菲亚特合作路径之猜想
来自统计部门的信息显示,南京菲亚特2006年销量3万辆,1999年至今累计销量15万辆。而由于销量不好,南京菲亚特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据南京菲亚特内部知情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南京菲亚特的工厂已经处于半停产状态,每周仅有一半的时间在上班。对于未来菲亚特是否会在南京导入新的车型,是否会追加投资,南京菲亚特表示目前不便透露。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下半年我们还会有一款自动款车型上市。另外,明年,菲亚特将会先以进口的方式引进BRAVO、LINEA,这是两款非常适合中国市场的车型。”南京菲亚特商务部的有关人士告诉本报记者。
另据南京菲亚特有不满情绪的员工透露,今后菲亚特如果向南京继续提供车型,转让费会翻倍。南汽集团新闻发言人刘宁生曾经评论过,南京菲亚特走到今天,不是哪一方的责任。双方都应该从自身找找原因。
那么,走投无路的菲亚特能否在中国绝地反弹?到2010年能否实现它曾夸下的30万辆销量的“海口”?而奇瑞,又将怎样帮助它实现目标?
奇瑞最令人敬畏之处在于,它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长。今年以来,自主品牌代表之一的奇瑞在中国汽车市场上屡获佳绩,销量有几个月已超过合资品牌,成为继南北大众、上海通用、广州本田之后,第五家达到累计产销百万辆的乘用车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顽强地生存下来以及它背后来自政府的看不见的推手,这正是汽车巨头们选择奇瑞的原因。
金弋波在采访中表示,奇瑞与菲亚特已经达成一个框架型协议。由于双方的合作是一个战略性谈判,因此在框架达成后,具体细节还需要双方进一步深入谈判。
但是明眼人都看得出,菲亚特要想在2010年达到在华30万辆的销量,从现在开始新建工厂明显已经来不及了。而刚刚建成的“奇瑞三轿”会是合作的重心。金弋波介绍,“奇瑞三轿”还未全部投产,只有生产A1的部分生产线投产。该工厂未来的产能有望在20万至25万辆之间。放眼望去,现在国内有如此大产能的现成工厂,也就只有奇瑞了。
关于车型的问题,仍未全部浮出水面。尽管奇瑞的车型非常丰富,但它与外资合作伙伴们遍地开花般的合作,还是令人产生忧虑。与量子公司的合作计划包括4款车,与克莱斯勒是5款车,而QQ6又要拿到伊朗去合作,奇瑞还剩下哪些车型可以跟菲亚特合作呢?
业内人士表示,车型不是非此即彼的,变一变可以给多家。金弋波的介绍是,目前奇瑞在芜湖当地已经有8个研究分院,北京上海各有1个研究分院,海外有3个研究分院,共计3500人在为奇瑞进行车型的设计开发。言外之意,奇瑞车型的丰富毋庸置疑。在研发模式上,奇瑞内部知情人士透露,当地8个研究分院跟奇瑞研究院之间是甲方乙方的关系,承接单个研发项目。“这样单独承担责任,更有活力,更有效率,也更有力量。”
汽车行业营销传播专家张志勇对本报记者袒露了他的忧虑。他认为,仍然处于发轫期的中国汽车业,如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最终超过巨人,确实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艰难课题。毕竟中国不同于五六十年代的日本、韩国,中国的体制积弊更深。而中国汽车行业仍然是受政府保护的少数行业之一。
但他认为,“以内养外,以外促内”,才是中国汽车行业应该坚持的全球策略。在全球整合特点非常明显的汽车行业中,作为未来最大的、增长速度最快的汽车市场,中国市场才是中国企业最应该着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