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769阅读
  • 0回复

奇瑞,共和国为你骄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缘份天空
 

发帖
2673
铜币
26498
威望
772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7-08-22

  今年,是奇瑞汽车有限公司诞生10周年。

  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10年只不过是短暂的瞬间。然而对奇瑞人来说,他们却走过了外国汽车工业近百年才走完的道路。

  10年前,就在国外跨国公司争相进入中国汽车市场之际,纯粹中国血统的奇瑞汽车破土而出。奇瑞的诞生,破除了中国轿车必须合资才能成功的神话,打破了外国车在中国卖出天价的非正常局面,树起了中国民族汽车工业自主创新的大旗。

  选择艰辛岁月峥嵘创业路

  1997年3月18日,在芜湖市北郊的一片荒凉的土地上,奇瑞公司第一根水泥基柱耸立。被列为安徽省“九五”期间第一号项目的“安徽951工程”,在这里悄悄地拉开序幕。

  20世纪90年代,省委、省政府提出“开发皖江,呼应浦东”的战略,沿江城市掀起工业化发展高潮。苦于没有重大拉动项目的芜湖市,主动迎来轿车项目“安徽951工程”。没有资金、没有人才,没有技术,有的只是饱满的志气:我们要造中国人的自主品牌,造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轿车!

  在长满野草的荒地上,在一排破旧工棚里,奇瑞人开始绘制民族汽车工业的蓝图。无论是三九严冬,还是酷暑盛夏,他们披星戴月、夜以继日地伏在图板前。“创中国品牌”吸引了我国汽车工业的精英,吸引了建国以来矢志造中国汽车的老专家,他们从四面八方奔向奇瑞。

  1997年,芜湖市用“砸锅卖铁”换来的2000万美元,从英国威尔士买回发动机技术和一条二手生产线。奇瑞人深知这笔钱来之不易,深知“选择汽车,就是选择艰辛,就是选择磨难”,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没有加班费,一天工作15个小时以上。不到一年时间,奇瑞现代化的厂房就投入使用。1999年5月18日,第一台发动机下线并一次点火成功。12月18日,奇瑞第一辆轿车也下线,奇瑞创造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奇迹。

  奇瑞轿车问世后,因为没有登上国家目录而不能上市,只能在政策扶持下“曲线上牌”,这使刚刚诞生的奇瑞仍然徘徊在死亡线的边缘。在原国家经贸委等各级部门帮助下,2001年,奇瑞以部分资产无偿划拨为条件加入上汽集团,自此奇瑞轿车正式打入市场,当年销售2.8万辆。中国汽车工业的“黑马”,从此正式亮相汽车大舞台。

  尽管在成长过程中艰辛和磨难从未间断,奇瑞公司始终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下,在省委、省政府的直接关怀下发展壮大。党和国家领导人陆续到奇瑞公司考察,给予直接的支持;省委书记郭金龙、省长王金山等领导,除了经常关注询问发展外,有时甚至亲自参与奇瑞的重大活动,促使奇瑞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动力。

  改革兴业

  昂首挺进“第一方阵”

  改革促进创业,改革更是兴业的动力。2005年是奇瑞大力推进改革的关键一年,也是奇瑞走向根本转折的一年。年初,奇瑞作出重要的调整:作为自主创新的旗帜,不能只得“势”而不得“市”,首要目标是杀进中国汽车的“第一方阵”!

  销售体制和销售模式打出率先改革第一枪,这是一个令全行业注视的动作。销售商由过去的代理全部品种,改为分网销售单品种代理为主。这样,销售商在市场战略上改过去的全面开花为分兵出击,每个品种都可以做精做深,销售商之间相互携手互补余缺,避免了内部之间的价格战,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整体网络。

  奇瑞在研发上投入更大气力。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4700多人中,有近3000人从事产品开发,初步形成了车身、动力总成、底盘、电器等系统的专业开发队伍;大面积地引进了各类先进软件。可以自己验证外方为我们设计的产品合理与否;可以自己用计算机技术完成出口各国的安全技术要求,用仿真技术解决车身的碰撞问题。奇瑞已在真正意义上,和外国巨头们在一个平台上比拼了!

  改革给企业带来了巨大欣喜:2005年,奇瑞销售汽车18.5万辆,整整比上一年增加10万辆,创造世界汽车界的奇迹!而2006年更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奇瑞以30万辆的业绩,进入中国乘用车市场品牌三强,成为继通用、大众之后第三个年产销30万辆级的汽车企业。从此,奇瑞牢牢地占据“第一方阵”领地。

  从1999年12月18日第1辆车下线到第20万辆,奇瑞用了53个月;从第20万辆到50万辆,奇瑞用了23个月;而从第50万辆到100万辆,奇瑞仅用了17个月。这样的速度,在中国汽车行业、甚至是世界汽车工业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如今,奇瑞拥有了整车、发动机及变速箱自主核心技术;培育了关键零部件自主创新体系。还有世界领先的发动机,他们不仅装备中国汽车,每年至少还有10多万台出口包括欧美在内的世界各地市场。2007年上海国际车展,当奇瑞汽车以27款车的梦幻阵容出现时,整个世界汽车界都为之惊叹!

  面向全球矢志推进国际化

  在趋冷的世界汽车界,2007年当属中国的奇瑞年,由“奇瑞”引发的重大新闻令人眼花缭乱。

  6月,奇瑞与美国量子公司合资组建“奇瑞量子汽车有限公司”,联手打造奇瑞的高端品牌,并筹划进军欧美市场;7月,与美国克莱斯勒集团战略合作,开拓北美和欧盟等主要国际市场;8月,与意大利菲亚特集团签订合同,每年向其出口不少于10万台的ACTECO发动机,而且,奇瑞还将与菲亚特以50∶50的股份成立合资公司,到2009年投产,年产17.5万辆。

  在完成自主创新的旗手使命,点燃了中国自主创新的熊熊烈火之后,奇瑞又领军中国汽车工业走向全球。国际化是奇瑞一直在精心布子的恢弘棋局,也是进一步壮大自主品牌塑造国际名牌的必由之路。奇瑞并不满足于仅仅在国内第一阵营,而是要走出去跻身世界强手之林。

  实际上,从2001年进入市场,奇瑞就酝酿着用两步走的历程创立全球化的宏伟战略。首先是用十年时间,实现从零开始到100万辆的产销。这是奇瑞发展的第一阶段,通过自主创新打造自主品牌,立足国内扩大市场份额,形成较完整的研发体系和较强的制造能力。在正式迈上百万辆台阶后,奇瑞发展进入第二阶段——打造自主国际名牌。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着眼全球,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创新合作模式,提升全球竞争力。

  事实上,奇瑞在还没进入第二个百万辆阶段时,就已经提前介入了全球化的进程。而且,奇瑞的历程已非常清晰地显示出他们创造的路径:

  通过国际贸易,扩大出口,打开国际市场大门。奇瑞从2001年就开始出口,目前产品遍及56个国家和地区;从2003年起就一直蝉联国内轿车出口的冠军,目前出口量占据中国乘用车行业的半壁江山。

  通过在海外建厂,建立开拓国际市场的根据地。奇瑞已经在俄罗斯、乌克兰、伊朗、埃及、印尼、乌拉圭等6个国家建立了7个工厂,目前还有更多的海外工厂正在筹建中。

  通过与国际一流企业资本与技术合作,全面进入全球市场。奇瑞的国际合作遍布整个产业链,这些合作的目的是学习世界先进经验、开拓海外市场、扩大奇瑞核心技术影响力以及提升奇瑞的品牌价值。

  2003、2004年,奇瑞一年实现产销尚不足10万辆,然而今年奇瑞一年出口将要突破10万辆。自从今年3月出口首次突破万辆以来,奇瑞出口月月递增,上半年累计出口已达到5.3万辆,下半年出口呈现更大增幅。明年,奇瑞出口将可能超过20万辆。

  凭着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精神,奇瑞完成了一个又一个民族汽车工业振兴的历史使命。奇瑞公司不平凡的10年,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气概,展现了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更展现了中国人终将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志气。奇瑞,中华民族的骄子;奇瑞,共和国为你骄傲!(记者张书喜)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8-22 6:32:43编辑过]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