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454阅读
  • 0回复

蕲春县大同镇李山村:全村学说普通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发帖
5220
铜币
34094
威望
3259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8-06-15
游客在观景台上俯瞰茶园及仙人湖美景。

  游园,品茶,住民宿……今年前5个月,大别山深处的蕲春县大同镇李山村迎来20万游客。
  这里距离县城70多公里,海拔800多米,156户农家,仅有耕地427亩,人均不到1亩。偏远的李山村,曾让人望而却步:“有女莫嫁李山头,鬼去都发愁。”多年前,村里人只想走出大山谋生路。
  变化是怎样发生的?
  茶叶染绿小山村
  说起李山村,绕不开一个“茶”字。
  42年前,村支部书记田祥森开始带领村民种茶。一路风雨,村里的茶叶拿下国际金奖、中茶杯特等奖、全国名优茶20佳等。至今,全村优质茶园面积有650亩,其中无公害有机茶园面积300亩,调整田地种茶叶35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总数54%,70%的农户参与茶叶产销,全村人均纯收入10600元。“不用伸手向儿女要钱,自己能养活自己。”68岁的村民詹美容说,每逢采茶季,她都来茶场摘茶,一天能挣百余元,最高一天收入200元。
  因为茶,李山村变得富饶。满山满畈的茶树,如一块块碧绿的地毯,覆盖着坡岭沟壑;一幢幢小楼别墅,依山就势,散落在七沟八梁;乡级水泥路、太阳能路灯,到组到垸。
  这些年,荣誉纷至沓来:全国文明村、湖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黄冈市十大秀美乡村、蕲春县十强村等。面对光环,李山人异常清醒:最近5年以来,茶业总产值一直在7500万元上下,始终不能突破亿元大关。
  从卖茶叶到卖风景
  如何打破天花板?
  近两年,李山村在茶园中修建了游步道、官踩咀、大茶壶等12个小景点,形成集旅游观光、健康骑行、品知体验互融于一体的茶旅路线。
  村庄整治从基础做起,实行“三清四改”,即“清垃圾、清杂草、清污泥”“改水、改厕、改灶、改圈”,村里拿出1000万元刷黑了绕村循环旅游公路。
  每到周末,村民田耀明的茶园里格外热闹,30多亩茶园“螺丝转顶”般地一直延伸到山顶,来此体验采茶的游客一批接一批,顺着旅游步道赏景拍照。“真是不虚此行,明年有机会一定还要再来。”6月9日,来自武汉的游客周先生戴上斗笠,背起竹篓,客串一回茶农,全新的体验让他很是新奇。
  游客来了有地方吃住、喝茶,还能品读文化。茶文化博物馆去年“十一”开业,进入茶文化博物馆,缕缕茶香扑面而来,古代人力揉茶槽、古朴的陶壶等“穿越”时空的文物,留住了许多游客的脚步。
  茶为村里赚足人气。“五一”小长假,村民田飞雄办的茶园农家乐,一天接待50多桌客人,算上住宿收入突破两万元。目前,村里开发了24家农家乐,平均每户旅游接待收入有10万元。
  学好普通话得积分
  进村游客越来越多,“我们的心灵美不美?我们的行为美不美?”田祥森常常问大伙。
  田祥森说,对游客,我们要做到“一张笑脸、一杯热茶、一声问候”,不会说普通话行为就不美。
  去年起,村里对农户实行积分制,学好普通话加50分,门口没有垃圾、污水没有乱排、门前有花园,都可以申报加分,一共涉及到50个方面,积分达到1000分的农户,可领一壶油。
  35岁的田耀明因为不会讲普通话闹了笑话。4月初,他家的茶园接待一批北京游客,他说的“几门早(什么时候)吃饭”“暗一点(晚一点)”等一串方言,游客一脸懵懂,不得不找人翻译。
  李山村今年定下目标:3年内,所有村民都能讲普通话,50岁以下的今年全部达标。这段时间,80岁的退休教师田建英家中,不断涌来学习普通话的村民。田耀明学得格外认真,被公认为“学普通话积极分子”。
相逢何必曾相识,
               同是天涯伦落人!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