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6078阅读
  • 0回复

图文:沉重的话题变轻松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天地人
 

发帖
2373
铜币
25189
威望
675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7-09-11

 图为:位于黄冈开发区内的湖北太子奶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角。


  荆楚网消息 (湖北日报) (记者 胡祥修)黄冈桥头,一道特别的风景
  谈起工业,长期以来都是个让黄冈人尴尬、沉重的话题。但今天,黄冈人在这个话题面前变轻松了许多。因为黄冈工业正在发生可喜的变化,呈现着赶超发展的良好势头。
  今年上半年,黄冈市工业增加值增幅创同期历史新高,达到2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8。6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市州之首。工业增加值绝对额在全省排位比去年底进了一位。去年以来,该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新增176家,达到700家。
  在鄂黄大桥黄冈桥头,汇源、太子奶、伊利三大饮品业名企,兴建的现代化厂房次第排开,构成一道特别的风景。
  汇源是首个落户黄冈城的品牌企业。汇源黄冈一期投资5亿元,于2004年4月建成投产。在北京汇源集团分布全国的20多个生产点中,唯黄冈技术装备最好、生产能力最强、厂区环境最优。
  湖南太子奶集团于2005年5月在黄冈建成全国最大的活性乳酸菌生产基地,迄今已累计为黄冈提供税收6200万元。太子奶黄冈二期工程投资近4亿元,于今年元月18日开工,将于9月底投产。预计2008年黄冈基地销售收入将突破20亿元,年上缴税金突破1亿元。
  伊利的进入更令人振奋。这是中国乳业史上最大的一笔产能投资。内蒙古伊利集团黄冈项目投资额6。5亿元,于去年9月开建,将于今年10月投产,计划年销售收入21亿元,年实现税收1。3亿元。
  三大饮品业巨头的扎堆,以及稳健医疗、乾龙精机等大项目的落户,把黄冈市区工业崛起的梦想化为现实。
  记者在共和国最年轻的县——团风县看到:一排排新的厂房,一条条新的道路,把昔日的一些小镇,变大了、变“洋”了。据介绍,今年以来,平均每三天就有一个新项目落户团风,其中仅鸿路钢构一个项目的协议投资就达8亿元。
  黄冈县市工业在发展中形成特色,其中武穴医药、蕲春药材、麻城汽配等产业,进入全省重点产业集群。
  此语一出,会场一片平静
  时光回到5年前。在一次大会上,黄冈市委书记刘善桥(时任市长)曾发出一番感叹:“黄冈有正副7个市长,但没有7个大企业;有100多个局长,但没有100个企业家;有1000多个科长,但没有1000个‘小老板’。如果哪一天,大企业比市长多,企业家比局长多,‘小老板’比科长多,黄冈的发展就让人刮目相看了!”
  此语一出,会场一片平静。与会者都在深思。
  “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出抓招商,着力抓环境。”2002年底,新一届市委、市政府班子分析市情,提出了“四抓”的工作思路。
  立思路,转观念。全市上下开展了思想解放大讨论。大家认识到,黄冈与发达地区的差距,首先是观念上的差距。在部分干部群众中,存在着较强的封闭意识、依赖思想。黄冈要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缩小差距,必须走出封闭,树立开放观;必须艰苦奋斗,树立自强观;必须与时俱进,树立创新观。
  黄冈人还有一个隐痛,就是市区经济实力弱小。黄冈虽然在1996年时撤地建市,但市区工业的块头还强不过所辖县市。一方面,市里忧虑县市经济发展如何,另一方面,县市操心市里日子怎么过。
  既然黄冈地区改成了黄冈市,抓经济工作的方式也要随之改变。抓市直带全市,抓本级带下级,振兴黄冈工业,要从市直工业抓起。市委、市政府要求市直机关向县市学习,学习县市干部抓招商的劲头,抓落实的作风。
  营造崇商、创业的氛围
  黄冈市、县两级着力营造崇商重商、创业光荣的文化氛围。出台政策,鼓励干部、专业技术人员下海创业,农村能人离土创业,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吸引外出能人回乡创业。一批创业的典型受到大张旗鼓的表彰。《黄冈日报》按市委要求,在头版开辟“激情创业在黄冈”专栏,报道创业先进人物。市、县电视台也都把创业典型作为新闻宣传的重点。各县市区搭建平台,先后兴建了22个创业园区。近三年来,黄冈共吸引4000多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兴办投资50万元以上的企业400家,其中资产过千万元的35家。
  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近年来,黄冈市委、市政府坚持不懈抓经济发展环境整治,取得明显成效。市直各职能部门都作出了服务经济发展公开承诺。市质监部门提出:“经济发展我发展,我与企业共兴衰;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个个都是质监形象。”他们有诺必践,对企业免收检测费1200万元。全市还涌现出了一批真情助商的先进典型。伊利在黄冈办厂,想要的一块土地已被黄州民营业主罗汉涛先期征用,但罗汉涛识大体、顾大局,爽快地让出了那块地。
  黄冈“重点抓工业”首先体现在组织领导上。市、县“四大家”班子成员都联系了一个重点工业企业、一个重点建设项目、一家民营企业。市直18个在建重点工业项目,都一一成立了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市委书记刘善桥、市长刘雪荣经常深入市直重点项目建设现场,了解情况,解决难题。
  为了保证投资方专注于工程建设,不受任何外界干扰,黄冈抽调机关干部组成工作专班,为在建项目提供保姆式服务。太子奶项目服务专班人员大多数来自市体育局,他们借用临时工棚办公,没有节假日,摸爬滚打在工地上,往返奔波于部门间,其高度负责的精神令投资方十分感动。太子奶在黄冈追加投资,一个重要原因是满意于这里的亲商安商氛围。
  老区人的执著得到回报
  内抓盘活企业,外抓招商引资。
  近年来,黄冈克服财力困难,下大力推进工业企业改革。至今年7月,全市工业企业改制面达到96。7%,市属40家重点工业企业全部进行了改制。
  通过改革,困难企业重现生机,基础好的企业迅速成长壮大。市直企业江北源汉造船有限公司,2004年整体转民营后,当年实现产值5100万元,比历史最高水平翻了一番,2006年该企业创产值9697万元。武穴市祥云化工2003年改制后,销售收入以每年2个亿的速度递增,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8。5亿元,利税3000万元。
  黄冈工业存量有限,要想跨越式发展,必须抓引进。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奖励办法,组建了10多个由市级领导牵头的招商团队。
  黄冈人招商,想尽“千方百计”、走过“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天道酬勤,老区人的执著,正在得到回报。
  为了引进伊利,市直机关工委招商专班从2002年11月起,锲而不舍地“盯”了4年。在这4年里,招商专班负责人、工委副书记熊明华变成了一个“牛奶专家”、“投资专家”。伊利集团项目经理解嵘看了熊明华送上的“可行性分析报告”,不禁赞叹:“挺专业的!你是学投资的?”
  2003年,为争取汇源项目落户黄冈,时任市委书记段远明、市长刘善桥多次与汇源集团的高层领导接触,以真诚的举动促成了朱新礼总裁的考察。去年10月、11月间,刘善桥率专班赴北京、湖南,分别与汇源集团、太子奶集团总裁会谈,力促这两个集团在黄冈追加投资上二期。市长刘雪荣去年到任后,走访的第一个部门是招商局,组织的第一个大型活动是“黄冈(杭州)投资环境说明会”,签发的第一个文件是与招商项目有关的“扶持奶牛养殖业发展的若干规定”。
  黄冈老区工业的新跨越,牵动着许多人的心。今年4月15日,率湖北党政代表团赴江西、安徽学习考察刚刚归来的省委书记俞正声、省长罗清泉,专门在东湖宾馆设宴招待了在黄冈投资的客商代表。在2003年初的全国“两会”期间,俞正声会见汇源集团总裁朱新礼,鼓励他到黄冈老区投资。汇源黄冈公司投产后,俞正声又亲临现场考察指导。省长罗清泉在朱新礼考察黄冈期间,专门赶往客人下榻的宾馆看望,并设宴招待。原国务院三峡办副主任漆林陪同朱新礼总裁来黄冈考察,项目开工后半年内两次到建设工地了解进展情况。伊利落户黄冈过程中,得到了原内蒙古区委书记王群、原团中央书记周强等的热情帮助。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