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893阅读
  • 0回复

图文:盛开的牵牛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天各一方
 

发帖
1374
铜币
11498
威望
505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7-09-12
    
    荆楚网消息 (湖北日报) 图为:2005年中国(黄梅)楹联文化节盛况。

    

     东方一朵红云起,南方一朵紫花开,两朵祥云共结彩,新郎背起新娘来……

     这是竹溪县向坝民歌中的一首婚歌,在当地广为流传。

     向坝乡地域相对封闭,民风淳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向坝民歌。从2002年起,县文联开始挖掘、整理,倾力打造“向坝民歌”品牌。通过两年努力,共搜集整理民歌3200多首,结集出版了《向坝民歌》。向坝成为“中国民歌之乡”。

     这是我省文联打造基层文化品牌的一个缩影。“荆楚文艺园地既要有富贵大气的牡丹鲜艳夺目,也要有平凡的牵牛花遍地盛开。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全省文艺的真正繁荣。”省文联党组书记刘永泽说。集中优势重点突破,两年来成果明显,各县市的特色文艺品牌逐渐浮出水面。“现在每个县市都有自己的文艺品牌,且各有特色,互不重复。”省文联主席唐小禾如数家珍。

     恩施州经济欠发达,却是民族文艺资源的富矿。恩施的“女儿会”、利川的《龙船调》、建始的《黄四姐》、来凤的“摆手舞”以及咸丰的南剧,目前都成为全国知名的文艺品牌。

     十堰市围绕“武当山、汽车城、水源区”打造三大文艺品牌。丹江口市围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全力打造“中国水都”品牌,房县全力打造“房陵文化圈”品牌,竹溪县努力打造“向坝民歌乡”品牌,竹山县着力打造“女娲文化”品牌。

     黄冈市黄梅县做大做强“楹联之乡”文艺品牌,蕲春县发展李时珍医药文化品牌,红安县弘扬将军文化,浠水县打造闻一多“红烛”文化品牌。

     这些文化品牌经过重点培植,由小到大,由弱到强。黄梅县楹联学会成立之初只有9个人,大多数是离退休老人。经过几年努力,全县各级楹联组织的会员发展到1200多人,创办的《联苑》报不仅散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港澳台地区,而且走出国门,在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形成影响。中国楹联学会会长孟繁锦感叹:“黄梅作为全国楹联之乡,名不虚传。”

     我省各地文联广泛开展以乡村、街道为主要区域的基层文艺活动,同时,近30家厂矿企业、省直厅局的产(行)业文联也分别在以车间、班组为主要区域的基层开展着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和文艺创作。如省水利厅“人水和谐”诗歌征文、长航“江山多娇”职工书画摄影展、武铁“文化列车千里行”、铁四院“文化大篷车”、江汉油田“夏日纳凉月”、一冶工人版画等,都已经是职工群众喜闻乐见并积极参与的文艺品牌。 (记者易飞 通讯员晓耕 彭华 实习生戴文娟)

    

      文化聚焦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