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金蝶、百度、如家、携程……这些响当当的上市公司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风投—IDGVC。那么,其亚洲区总裁熊晓鸽是如何选秀的呢,他如何看待现在的风投市场和投资机会呢?近日,本报记者特意采访了熊晓鸽。
记者:您喜欢什么样的商业模式?
熊晓鸽:简单的商业模式。
记者:您在选择投资目标时注重考察什么?
熊晓鸽:一个是看市场的规模,就是未来发展的空间要大,这点很重要,有的人说我的市场很大,我的产品如何如何好,我就问他你做足百分之百后会有多大?如果市场本身小我们是不会投的。第二个我们会看产品,产品在市场的拓展性越强越好。最后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管理团队,我认为团队的应变能力,执行能力非常的重要。有一个现象很有意思,那就是我们投资上市的企业的模式只有一家从来没改变。好的企业应有足够强的应变能力。譬如阿里巴巴,一开始的模式和现在肯定不一样,但马云总能改招,有应对的手段,这才是厉害的人。
记者:您最看中企业家的什么素质?
熊晓鸽:品德。我们在投资中发现,企业家的人品往往和公司的发展高度成正比。
记者:有观点认为中国的互联网还没有一家原创型的企业,对此您怎么看?
答:为什么要“原创”呢?我们对此毫无兴趣。全球化下“世界是平的”,任何技术和资源大家都可以共享。
记者:现在的风投市场和过去比有什么变化?
熊晓鸽:现在富余的资本导致风投之间的竞争比过去更激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会用价格战的办法赢得胜利,我们会坚持自己的原则。
记者:您个人相对看好哪个领域的投资机会?
熊晓鸽:国内消费市场空间很大,其间机会较多。(本报记者徐皓)
作者:本报记者徐皓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