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929阅读
  • 0回复

汉产火箭密集发射“新武汉造”掘金太空经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风吹杨
 

发帖
2812
铜币
30762
威望
843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09-10

汉产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一箭双星”发射成功

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已经落成的公寓楼


上个月底,由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快舟一号甲固体运载火箭第三次发射成功,拉开该公司下半年密集发射火箭的序幕。
2016年2月,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在武汉成立,这是国内首家专业从事商业发射服务的公司。到上个月底,该公司已经三次成功发射火箭,短短时间,“新武汉造”火箭一飞冲天,一鸣惊人。
下个月,两颗武汉产的百公斤级应用卫星,也将发射升空,这将是汉产卫星首次发射用于商业。
武汉是国家存储器、商业航天、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四大国家产业基地。作为引领中国商业航天的排头兵,汉产火箭正迅速成为中国航空航天产业的一颗新星,成为“新武汉造”的典型代表之一。
目前,“新武汉造”火箭有哪些新的进展?以汉产火箭为代表的航天产业集群,又将给武汉带来哪些机遇?
探访
三层保障确保火箭安全组装
从嫦娥奔月的传说,到载人航天的壮举,航空航天之于公众,仍然是充满了神秘感。作为搭载卫星发射的载体,火箭除了特殊的制作材料,在火箭的组装、测试环节,对环境的要求也十分苛刻。
目前,火箭公司在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投资建设的火箭总装总调中心(一期)项目已完成全部建设工程,正在进行设备安装调试。9月6日,楚天都市报记者来到位于武汉市新洲区双柳街的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火箭产业园,进行实地探访。
从航天大道一路向西,一块“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的指示牌格外显眼。走进火箭产业园综合厂房,记者首先看到的就是设置在厂房屋顶和墙壁上的各种空调和通风设备。
在现场指导施工的火箭产业园高级工程师肖汉生介绍,用于火箭组装的各种电子元器件十分敏感,在组装过程中对温度、灰尘等都要严格监控,为此综合厂房设置了三层保障系统,包括最顶层的排风管道,上层空调系统,下层的送风管道,确保密封环境下的安全生产。
综合厂房内,还设置有零部件测试间和储存间。比如震动测试间,模拟太空的极端环境,用于测试火箭零部件在剧烈震动等环境下的稳定性;洁净储存间,采用特色材料的墙壁,确保里面核心元器件的日常存放。
在综合厂房内,一条正在施工的轨道车间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轨道两侧正在安放各种智能货架,用于存放火箭的零部件。肖汉生介绍,这条长约100米的轨道上,将从一端送入火箭外壳,搭载智能机器人,把各种零部件组装到火箭主体上,走完100米的组装车间,从另一端出去,一个完整的火箭就完成了。
完成组装的火箭,从综合厂房出来后,还要进入后面的总装测试厂房,进行发射前的最终测试,从总装测试厂房出来的火箭,理论上已经具备了发射条件。
发展
汉产火箭有望迎来密集发射
据了解,快舟一号甲履约周期仅需4至6个月,进发射中心7天内可具备发射条件,到发射场4小时内可实现发射。航天科工火箭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快速响应用户需求,公司可以预先谋划,提前进行火箭通用部组件批量化生产,从而进一步减少准备时间、降低发射成本。
根据计划,再过两个月的时间,位于新洲的这座火箭产业园将正式启用,届时将形成年产20发固体运载火箭的总装测试能力,并形成年产50发火箭的生产能力,这意味着汉产火箭将实现量产。事实上,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已经接下不少订单。
今年上半年,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和武汉市政府在汉举办中国航天日系列活动,当天航天科工火箭公司与未来导航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快舟火箭发射服务合同,预计将于2020年上半年运用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微厘空间一号系统S3、S4试验卫星。
该火箭公司还与武汉市科技局签订“快舟·楚天号”冠名协议,这是快舟火箭首次冠名。今年,快舟火箭已确定有3次发射任务,最多可能达到8次,发射次数将再创纪录。
看起来“高大上”的航天技术,其实离大众并不遥远。导航系统、电视直播、网络视频通话、自然灾害监测等,都离不开航天技术。
据了解,随着世界航天产业规模持续扩张,商业航天已成为带动全球航天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去年,我国火箭发射次数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今后,“新武汉造”火箭将在其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产业
航空航天渐成武汉新名片
新洲区相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5月,武汉市新洲区政府与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签署PPP项目合作协议,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正式开建。
目前,除了火箭发射,卫星制造、卫星测运控、卫星应用等方面航天产业链正在该基地形成。
据了解,近年来,航天科工还在该基地落地了“虹云工程”“行云工程”两大通信卫星星座项目。
这对武汉商业航天产业来说,意义重大。多年以来,武汉在遥感、北斗导航等技术方面,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而行云、虹云两大工程的实施,一定程度能补齐武汉在通信卫星领域的短板。
航天行云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行云工程计划分三个阶段研制和发射80颗小卫星,建设我国首个低轨窄带通信卫星星座,打造最终覆盖全球的天基物联网,广泛服务于金融、电力、石油等国家安全领域和农业、林业、物流等国民经济领域。
今年10月,“行云二号”01、02星成功发射入轨并启动试运营后,意味行云工程将成为国内首个全球海量接入的天基物联网。
目前,虹云工程还未公布具体应用卫星的发布时间。“行云二号”10月份发射成功后,意味着武汉通信卫星领域进入商用时代。
记者从新洲区了解到,目前,已有大批上下游企业来汉掘金,一批优质项目落地。截至目前,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招商成果丰硕,签约项目9个,总签约额90亿元,建设全面铺开。这也意味着,武汉商业航天产业集群效应初显。
新洲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家航天产业基地不但是《湖北省“一芯两带三区”布局产业地图》中的“十大重点产业”之一,也是武汉市高端装备制造业工贸总收入迈上千亿元新台阶的重要基石,还是新洲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航空航天“新武汉造”这张名片,将在新洲越来越闪亮。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