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398阅读
  • 0回复

蕲春的这位农民,年年自费为村民颁奖,图的到底是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发帖
5220
铜币
34094
威望
3259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7
10月中旬,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对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作出重要指示指出,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年来,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队伍不断壮大,成为党的“三农”政策的宣传队、农业科技的传播者、科技创新创业的领头羊、乡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使广大农民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总书记的批示,关乎农村科技、科技特派员制度。

而在我们蕲春,就有这么一位土专家、县里发证命名的科技特派员,几十年如一日奔走在田间地头,带领几十户乡亲栽种山药、药材来发家致富。

他的名字叫管志雄,漕河镇三码河村九组的一位农民。



农民科技特派员 管志雄

01

出版过三本农业科技书的倔强老头

和很多同龄的农村老人不同,年近七旬的管志雄十分健谈。尤其是说起自己这些年钻研农业科学技术的这些事儿,话匣子一打开,老人家更是滔滔不绝。

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还在大队担任农业技术员的管志雄,就对学习、掌握、普及农业科学技术格外上心。种植棉花、水稻等农作物,哪天施了肥,分量是多少,田间作物每天是什么状态,他都细心观察,坚持每天随手记上几笔。

天长日久,这些“手记”便成了他的宝贝。偶尔,也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整理成册,还向报刊杂志、电台投稿,被县科协授予为“农民技师”。1994年,他还被县里评为“优秀科技致富带头人”,土专家管志雄的名字从此便在当地家喻户晓。

30多年来,他记录的“手记”也越来越多,累计起来将近100万字。在这些手记之中,有自己实践的探索,也有从报刊杂志上“借来”的经验。

名气大了,各种拜访、咨询的人络绎不绝。与其每次都要介绍技术,干嘛不印出一本书,让更多人懂得这些农业实用技术呢?

2004年,他从自己的“手记”中整理出部分内容,编印出一本《土专家手记》。当时,这本还称不上“书”的手册,刚复印的1000本很快就被熟人抢购一空。2007年,他的《土专家手记》精装本再度出版,时任分管农业工作的县领导获悉后,还欣然为该书作序。

2012年,由他根据多年掌握的实用技术为基础,编辑的第二本丛书——《农作物栽培100问》又成功面世,时任县政府的科技副县长为该书作序。



管志雄和他的第三本书

经过几年时间的酝酿和准备,作为县农函大特聘教师的管志雄,个人第三本著作——《山药人田园情结》再度编辑成书。这本凝聚着他个人多年心血的丛书,得到了省农函大、县人大、县政协、县科协等单位的支持。时任省农函大常务副校长陈玫妮还为该书专题作序,对管志雄多年来的付出予以高度肯定。

02

为鼓励别人种好山药,每年还设奖颁奖

20多年前,管志雄迷上了山药种植。他从外地引进品种,在本地试种成功后,便一发不可收拾。而且,他还根据种植山药的特质,起名为“观音掌山药”。

谈起所种植的这种山药,老人讲起来头头是道。

“山药是个好东西,药食两用,具有健脾、补肺、固肾、益精等多种功效,对肺虚咳嗽、脾虚泄泻、等症有一定的疗补作用。”

“山药还是一种天然的纤体美食,它含有足够的纤维,食用后就会产生饱胀感,从而控制进食欲望。 ”

“这种东西不好种,不耐高温,喜湿润但怕旱涝,需要使用大量的有机肥。像今年旱情严重,山药的产量就不高。”

“这种山药,亩产可以达到2000斤左右。现在市场的批发价在4~5元之间。每亩山药剔去成本,纯利在5000元左右。相比较传统稻谷,收益会多好几倍。”



管志雄老两口的旧宅和儿子的新家

十多年前,管志雄创办了山药种植专业合作社。除了三码河村的部分乡亲也跟着种植外,十里八乡的不少人也参与到合作社的经营中来。

“种山药,有讲究。相隔三年左右,山药种植的地块就得轮换。在日常管护过程中,最主要的是要预防病虫害。前几年,隔壁村里有人种了十来亩山药,最后因为病虫害,导致全部绝收。”

管志雄负责的山药合作社,其实是一个松散型组织。合作社的成员,自己种,自己卖,投入和收益都归各人负责。但是作为合作社的牵头人,他除了在技术上做到有求必应外,还在想办法调动大伙的积极性。

“每年到了山药收获季,都会操办一次类似于总结表彰会的活动,把大家拢到一起,吃顿饭,发一些小奖品,对种得好、产量高的户,我个人给他们发奖,多的几十元钱,少的一二十元钱,算是我的心意!”

讲到这,老人挺自豪。


2010年,管志雄就获得县政府的表彰



2013年,他再次荣获县政府表彰

03

梦想走进央视“三农人物”



管志雄种植的观音掌山药

和山药打交道几十年,老人并没有扩大自己的山药种植面积。今年,他家的山药种植面积也才不过6亩地。

三码河村地处城郊,土地很金贵,从别人手上流转土地不容易。而到外地去承租更多的土地来种山药,他也担心山药的市场销路问题。

“山药这种东西,不好储存。农村人好说,找堆沙把山药盖住,就能储存好多天。但是对于城里人来讲,沙子都不好找,保管储藏好山药有很大的挑战!”

“这两年,卖山药走物流,也没有过去方便了。这东西放在包装盒里很占空间。如果洗干净了装进去,又不利于储存,带点沙装进去吧,又要计重,就不划算。”

“单个农户如果想大面积种植山药,事实上会有很大的风险。所以一年种植几亩地,抗风险能力就要小很多!”

管志雄解释说。



2017年,他参加省里的人才计划培训



2014年,省里多个部门为其颁发的牌匾

作为一名县级科技特派员,几十年来,管志雄把脚印写在了田间地头。因为他热爱农业科技,喜欢钻研技术,县里的农业、科技部门还屡次安排他外出参加学习、培训。

2014年,他家还被省委宣传部、省全民阅读领导小组办公室、省文明办、省新闻出版局联合授予“书香门第、耕读人家”牌匾。至今,这块牌匾还悬挂在他家的门头。

“我最大的梦想,能走进央视的‘三农人物’,讲述我这几十年来的故事,帮助乡亲们推广这种观音掌山药!”

挥手告别之际,年近七旬的管志雄接到了县城一家超市经理的电话,让他再送20箱山药。

“我得抓紧时间装山药,不能让人家等!”憨厚的老人笑着告别说。
相逢何必曾相识,
               同是天涯伦落人!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