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为武汉“大嘴”提供“食品”
——对话黄石市发改委副主任王湘林
黄石市是否具备“副中心”实力,有数字提供说服力。
城市名片
黄石市位于湖北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东北临长江,与浠水县、蕲春县、武穴市隔江相望,北接鄂州市,西靠原武昌县,西南与咸宁市、通山县为邻,东南与江西省武宁县、瑞昌县接壤。境内村村通公路,对外通往全国各地,沪蓉高速公路横贯市区北隅,上通渝蓉,下通宁沪;武(昌)黄(石)九(江)铁路,东连浙赣线,西接京广线;水路依托长江可出海。对外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在《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中,黄石市被列为“副中心”城市,并肯定了黄石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用王湘林的话来说,这对黄石来说,既是一种肯定,也提出了更高的发展目标。
数字证明“副中心”的实力
长江商报:在城市圈内,黄石的整体“实力”如何?
王湘林:黄石市是否具备“副中心”实力,有数字提供说服力。根据2006年圈内九城市统计资料,黄石主要经济指标如外贸出口、实际利用外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列武汉之后,均排第2位;上半年外贸进出口突破6亿美元大关,也位居全省第二;GDP、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双双排在第3位。
四个“一体化”全面对接
长江商报:在城市圈“一体化”进程中,黄石做了哪些工作?
王湘林:一、首先是产业一体化,重点发展与武汉产业配套的企业,如纺织服装、轻工食品(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制造(汽车及零部件)、高精度板材、化工等具有一定基础和发展潜力的接续产业集群。
二、展开市场一体化对接,商贸合作成效明显。引进武汉多家大型商贸企业来黄石开分店,多家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与武汉的超市及市场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同时还建立了武汉城市圈商贸信息交流制度。
三、基础设施一体化,主要有:阳新-大冶-武汉高速公路,黄石市物流信息中心等;装箱码头、十六码头和新建棋盘洲港区,促进城市圈水运事业的快速发展。
四、发挥工商管理一体化,促进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
满足武汉“大嘴”的需求
长江商报:黄石如何做好与武汉产业的对接?
王湘林:在与武汉产业对接上,黄石将在四个方面狠下工夫。
一是大力发展原材料工业,为武汉这张“大嘴”提供“食品”。譬如说,目前湖北市场年水泥需求总量约为4000万吨,省内缺口1000万吨,武汉是主要的水泥消费市场,而黄石华新集团是我国目前单厂水泥产量最大的企业,年生产能力达到1700万吨。二是大力推动产品协作配套,积极融入武汉城市圈产业分工协作体系。武汉装备制造业享誉全国,黄石制造业基础扎实,中小企业众多,彼此互补性强,特别是在汽车船舶零部件、特种电缆、纺织印染等方面,双方“握手”的机会比比皆是。
三是借助武汉大企业、大集团、大品牌优势,大力发展贴牌加工。
四是武汉高新产业的技术扩张已成为经济结构升级过程中的显著特点,而黄石具有承接这一梯度转移的地域和基础优势。
大冶铁矿还可向武钢供20年矿石
长江商报:在对接的同时,黄石如何寻求错位发展?
王湘林:去年,作为武钢“粮仓”的大冶铁矿实施深度开采战略,探明深部可开采矿石2000万吨,可继续为武钢提供原材料服务20年。这是黄石在武汉城市经济圈中甘当配角,寻求“错位”发展的生动一例。此外,黄石冶金、建材、有色金属、矿产等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目前,黄石依托武汉寻求错位发展。已在通讯、冶金、汽车、商业等方面,与武汉合资建设了20多个项目,总投资近40亿元。
本报记者王维博实习生陶文静刘丹
鄂州:做融入大武汉的先行者
——对话鄂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吴友安
融入大武汉、实现大发展。
城市名片
鄂州,地处武汉东郊,处于武汉城市圈核心圈层。现辖鄂城、华容、梁子湖3个县级区及长港办事处。国土面积1504平方公里,人口102万。鄂州是一座风光秀丽的城市。山、水、城浑然一体,西山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洋澜湖、梁子湖、红莲湖更是旅游、度假胜地。
作为武汉市东部近邻,鄂州会如何定位自己在城市圈的作用?城市圈的形成,又将给其带来哪些机遇?11月6日,本报专访了鄂州市发改委主任吴友安。
做最宜居城市
长江商报:在城市圈里,鄂州是如何定位的?
吴友安:鄂州应该在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中起到先行作用。从区位条件看,鄂州地处武汉城市圈的核心圈层,与武汉地域相接,具有快速接纳武汉辐射并向鄂东地区传递的功能,从发展基础看,鄂州应成为武汉城市圈“最适宜人居、最适宜创业、发展最快的中等城市”。这既是鄂州在武汉城市圈中的城市定位,又是我们致力追求的工作目标。
长江商报:目前,鄂州市有哪些产业优势?
吴友安:作为新兴的工业城市,鄂州市不仅已经形成采掘—冶金—轧制一条龙的冶金产业体系;而且全国第一家国家火炬计划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基地落户鄂州,“中国药谷”生物医药产业已经形成集群;以吴王古都、梁子湖生态旅游区和红莲湖旅游休闲区为主体的旅游产业也颇具规模。2006年,鄂州市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8.3亿元,全地域财政收入达到21亿元。
融入大武汉
长江商报:鄂州将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发挥在城市圈中的作用?
吴友安:鄂州将切实发挥好三大作用,即:接收武汉辐射向鄂东扩散的传导作用;率先融入武汉城市圈、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示范作用;加速经济社会发展对武汉城市圈整体实力提升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