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5880阅读
  • 0回复

城市圈内口子镇经济生态探访(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发帖
5220
铜币
34094
威望
3259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6

    ——记者万强

    如果说省界是一条中线,口子镇在经济竞争中,往往自觉不自觉地与它们的邻省兄弟镇形成了一种“拔河”态势;而政策和策略的高下,往往决定着谁的吸引力与拉动力更大。

    阳新县龙港镇地处幕阜山南麓,发源于江西武宁县和瑞
昌市的朝阳、桂花两条小溪在这里交汇入富河,由此乘船驾舟可直达汉口。自明末清初起,江西、安徽的许多药商、布商、茶商和木材商纷纷来此开店定居,于是渐渐形成了店铺林立的龙港老街。大革命时期,鄂东南特委四十八大机关就设在这条街上。

    计划经济年代,老街店铺成民居,供销社是唯一的“商业”,龙港经济归于封闭。上世纪80年代开放搞活,龙港镇在106国道旁开发新街,鼓励村民盖房开店,龙港重新成了鄂赣边商品集散地和交通要冲。近年,龙港更是大造声势开发红色旅游,利用老街、纪念馆、烈士陵园等吸引人气,市面之繁荣明显超过毗邻的武宁泉口镇。

    在蕲春县檀林镇,一位干部形象地说:“政策其实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它帮谁一把,谁就得好处。”檀林镇与安徽太湖县弥陀镇紧邻,檀林离蕲春县城一小时车程,而弥陀乘车到太湖县城则要两个多小时,相当长时间里,弥陀的女孩子多想嫁到檀林。

    有趣的是,1999年起,檀林的女孩子开始向往弥陀。原来,弥陀那年成了安徽省综合改革试点镇,当地取消了多种税费,经济环境好了许多,如猪肉每公斤比檀林便宜一元钱,檀林人常结队去弥陀割肉;而农民负担减轻,更是许多檀林人想把女儿嫁到弥陀的原因。不过风水轮流转,随着全国性的农村税费改革,两镇通婚潮又开始以流向檀林为主,毕竟,从檀林到县城、省城,要比弥陀方便得多。

    黄龙山“一脚踏三省”,其位于湖北通城县麦市镇、江西修水县白岭镇和湖南平江市虹桥镇之间。本世纪初,麦市镇被湖北省确定为重点扶持口子镇,当地成立了黄龙山旅游公司,建起了有十几幢别墅的避暑山庄,将30公里长的盘山公路改造成水泥路面,吸引了许多修水和平江人前去旅游度假。该镇拓宽街道、新建广场、栽树种花、引资办厂,在大兴边贸的同时开通了到通城、修水、平江、武汉、温州、南昌的班车……如今,曾经名不见经传的麦市不但成为辐射鄂湘赣三省八镇的农副产品和小商品的集散地,还于去年被评为全国文明乡镇。

    虽然黄梅县小池镇与九江的“拔河”有点类似成人与少年的比赛,但小池毕竟在与九江的交手中获益不少,也成熟了不少。通城县的北港镇与湖南省临湘市和岳阳县毗邻乡镇之间的角力至今仍是难分难解。倒是红安县七里坪镇下辖的檀树管理区与河南新县箭厂河乡的实力逆变,颇令人遗憾。

    檀树人口逾2万,曾是乡级建制。记者本月初来到这里,但见长约一公里的街面上冷冷清清,百十个铺面,开门经营的不到三成。一位方姓路边摊主告诉记者,几年前檀树街市很红火,箭厂河乡的人都习惯到这边来做买卖,每天坐中巴车、三轮摩的和骑自行车过来的人络绎不绝,来时拎着河南的花生,回时提着湖北的鲜鱼,好不热闹。可自打上世纪末撤乡并镇,檀树街上的生意一落千丈,信用社和邮电所都关了门,许多人开始到箭厂河去购物消费,有些檀树人还到新县县城买了商品房。

    箭厂河乡党委组织委员胡冕印证了这一说法。他说,箭厂河乡人口1.7万,当地原来有集无市,大伙买10元钱以上的东西都习惯往檀树跑。但本世纪初,箭厂河集市上一下子冒出了近百家批发和零售商,擅树人不仅来买箭厂河的花生,甚至来买檀树产的鲜鱼、从汉正街贩来的服装鞋帽和床上用品。

    有位镇干部对记者说,口子镇其实是向邻省展示本省形象、搜集信息、搞好边贸的一个窗口,这扇窗口亮不亮堂,透不透气,除了民间长期形成的交往,一级政府的引导作用也相当重要,这就如同拔河比赛,不仅仅靠的是人多势众,还要靠指挥者的统一号令和巧妙调度。

相逢何必曾相识,
               同是天涯伦落人!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