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市场格局:七大区域消费明朗城乡需求两极分化
几乎所有的业界同仁都已经形成共识,我国陶瓷内销市场已经呈现区域特征。如北京市场霸气阔绰、上海市场精打细算、广州市场贪求实惠、成都市场休闲慵懒、沈阳市场豪爽大度、西安市场正义执着、武汉市场内敛平和。以这七大城市为中心,正好代表了我国七大经济区域的消费市场特征,而各地陶瓷消费结构、销量、品牌喜好、产品风格都略有不同,形成各自独特的风景线。
此外,从本报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沈阳、西安、武汉等城市的瓷砖消费已经相继进入品牌时代,行业内各知名品牌在这些城市颇有斩获,尤其是在华南和华东沿海地区,高端产品日益受到青睐。但是,比高端产品更加走俏的,并不是中档产品,而是低档瓷砖。其中的原因,就是我国新农村建设政策,以及两代“外来工”返乡成家立业,为低档瓷砖开辟了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相应地,高不高低不低的中档产品多半进退维谷,城乡市场两极分化严重。
07 营销格局:服务悄然升级 4R时代已经来临
今年上半年以来,市场上出现了很多装修豪华的陶瓷专卖店、形象店、体验店。消费者步入其间,如同进入一个精心装点的生活居所,一个比一个更让人身临其境地体会到相关产品的风格韵味。在这些表现的背后,则是陶瓷行业营销服务正在悄然升级。过往一间杂货铺,随便放几堆瓷砖任人挑选还价的时代已经不复存在,今天已经跨越了当年的4P时代,进入了4R时代,客户关系管理、售后服务已经成为陶瓷营销人员不可或缺的必修课程。
08 出口格局:外销日趋疲软 国外品牌蜂涌内地
2007年底,我国一成左右的建筑陶瓷产品出口海外,而日用陶瓷行业差不多九成出口、卫浴领域4成多出口……但是,由于我国陶瓷行业绝大部分是以OEM方式出口,因此利润奇薄。而2007年以来,石油、原材料、人工工资不断上涨,出口退税率持续下调,导致很多出口企业开始寻求机会,以打开生机勃勃的国内市场。这一动态导致了国外市场相对的出口“疲软”。
就在国内各大外贸企业转入国内市场时,国际陶瓷品牌巨头早已在内地圈地,日本、美国、欧洲,特别是以德国、西班牙为首的国际品牌,他们已经初步奠定了国内市场品牌的地位和渠道基础,剩下的就是急速扩张以抢占市场。
09 人物格局:幕后英雄走向前台行业精英将成典范
一直以来,陶瓷行业并没有对行业进行深入梳理和总结,对于陶瓷行业的企业领军人、协会负责人、专家、学者、大师也只是只言片语和零碎的介绍,并没有进行整体和系统的总结和记录。在由本报发起的“百人评选”中,不仅众多杰出企业负责人被社会各界推向前台,陶瓷产业基地政府负责人、引领陶瓷文化的大师,包括相关配套行业人士,都在短短两个月内浮出了水面。
对于被提名和入围“影响中国陶瓷行业100人”的行业人士,他们在各自领域作出了不同贡献,也因此奠定了其在行业的主流地位,这是其多年在行业内应得的荣耀并成为对其未来发展的鞭策。
10 投资格局:生产战略投入10年 品牌投资运筹百年
2007年行业主流企业纷纷酝酿转移,投入250亿资金在国内圈地近4万亩,在江西、内蒙等原材料丰富的地区建立生产基地。如新中源集团干脆在湖南衡阳买下了一座矿山。此举用意十分明显,就是为未来5-10年的战略进行全面布局。今年上半年,随着国家雷厉风行地施行节能减排新政,实质性的投资行动即刻上演,导致江西等新兴陶瓷产区大兴土木,一部分新建成的陶瓷生产线陆续点火生产。
消费者和渠道左右了市场命脉,随着国家富民政策的逐步落实,百姓的口袋鼓起来的同时,消费意识也提高了,市场对于品牌的认知得到迅速提升。因此,企业无论大小,无论强弱,品牌工程几乎成为当今陶瓷行业除了陶土和色料以外最大的投资项目——家家都在建设“百年老店”。不过,最为残酷的是,有资本、能投资,就能顺应时事,还可以借迁移之机四面扩张;没有资本,投资不了的只能关停转行。对于陶瓷行业来讲,资本的力量在今年上半年表现得十分张扬。(文/陈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