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考录取的节骨眼上,湖北女生张孟苏以仅445分的考分却被新加坡理工大学预录的事情继蒋方舟事件后再次在网上引发了一场热议。截至今天(14日)下午5点在某网站关于“你如何看待女生助人为乐被国外大学录取?”的调查中,有125502人参与了调查,其中91.67%的网友持赞成意见,认为张孟苏被录取体现了素质教育理念,代表着人才培养新方向。
高考低分却因乐于助人被国外大学预录取
据了解,张孟苏在高考结束后到武大参加一场招生咨询会,不巧因为暴雨,赶到时招生人员已在撤展了。当时,西南大学的一位女老师在拆雨篷,因为个子矮,显得分外吃力,张孟苏见状就走过去帮她的忙。这个不经意的动作,被坐在一旁的一位来自新加坡的老师看到了,张孟苏准备离开时,对方叫住了她。
半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张孟苏用英语和普通话向5名面试考官推销自己。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二等奖,全国网络英语综合技能三等奖,全省书信作文大赛一等奖,英语口语三级等……凭着全面的综合素质,张孟苏被新加坡老师大加赞赏,当即决定预录她为新加坡政府理工学院学生,并提供4年共20万人民币的全额奖学金。
触及时下最敏感的高考录取工作,张孟苏的经历当仁不让地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网友对其有褒有贬,但绝大部分人持支持态度,少部分网友则表示录取张孟苏的新加坡理工学院并非名校,不值得讨论。
助人为乐只是敲开了一扇窗,素质高才是根本
众多网友理性分析,助人为乐仅仅是张孟苏获得面试机会的关键,而非被录取的关键,张孟苏之所以被录取,一是因为她素质全面,二是因为她善于推销自己。
一位IP为116.228.18.*的上海网友留言说,看了媒体报道的标题,以为张孟苏是仅凭一次助人为乐就被录取,觉得有点草率,但是看完内容,才知道“助人为乐只是为她敲开了一扇门,人家也是通过交谈(相当于一次面试),看到他的综合素质高才录取的”。
IP为125.86.77.*的重庆网友说,“实际上是综合素质决定了她被录取,乐于助人只能给她一个机会”。
对此,也有评论指出:助人为乐仅仅是张孟苏获得面试机会的关键,而非被录取的关键。张孟苏之所以被录取,主要是因为她素质全面,面试时表现活跃,而她的分数445分也证明了她的基础尚可。
大学招生应该多元化,让人人都能成为张孟苏和蒋方舟
对于张孟苏的高考分数在国内只够上独立学院,网友们对中国的教育制度提出了质疑,“为什么中国的大学不录取张孟苏这样的好学生?”有网友推论:“要培养像张孟苏这样的人,首先就要培养这样录取她的老师,要培养这样的老师就必须要有这样的教育制度”。
此前被讨论得沸沸扬扬的才女蒋方舟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的事件也不可避免地被网友拿来做比较。二者同样触及了高考的录取制度,不同的是似乎蒋方舟遭遇的都是质疑,而张孟苏获得的更多是称赞。对此,有网友理性地分析,在中国不是不能推行破格录取人才,但是对录取的标准需要详细公示。
评论家毕舸撰文指出,两则新闻中民众与舆论所表达的不同论调,也许正是中外高等教育模式、高校自主权以及素质教育“折现”程度的差距所在。他认为张孟苏与蒋方舟面对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管理模式,张孟苏被新加坡大学破格录取是好事,而蒋方舟拟被清华大学降格录取就成了影响高考整体公平的坏事,这恰恰体现出中国高教发展何去何从的焦虑。
一篇《张孟苏的录取“传奇”别忙于复制》的评论认为,蒋方舟和张孟苏只是个案,需要思考的是,我们的大学如何在招生制度上做到真正的公开、公平、公正。
该评论认为,“人人都有机会成为张孟苏和蒋方舟,这才是我们要追求的大学招生制度。”
(实习编辑:蔡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