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562阅读
  • 0回复

今年产区新早稻开秤价将大幅提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sky
 

发帖
3462
铜币
23255
威望
180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8-07-22
  今年上半年,国际大米价格持续暴涨,而在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指数持续居高不下的情况下,稻米价格仍然相对稳定。分析我国当前稻米市场形势有“两主两辅”,即由于国际国内稻米市场不能完全联动,应以国内稻米市场为主,国际市场为辅;由于经济处于通胀状态,因此应以分析种粮成本为主,以供求关系为辅,应该跳出供需来分析今年的稻米市场价格。
  早稻面积略降总产持平 我国稻谷供需基本平衡
  我国稻谷产量有可能实现连续5年增产,2008年将达到1.86亿吨,供需基本平衡。由于早籼稻种植效益增加不明显,加上农村劳动力紧张,总体早籼稻种植面积略有下降。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2008年6月发布的供需报告,2008年我国早稻种植面积为582万公顷,同比下降1%;国家统计局在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发布会上说,根据农作物种植意向调查,预计全国早稻种植583万公顷;农业部则表示2008年力争早稻种植面积达到8800万亩;南方粮食交易市场6月中旬对早稻主产区中心地带的鄂、皖、赣3省8县(蕲春县、武穴市、东至县、怀宁县、望江县、宿松县、九江县、彭泽县)抽样调查情况分析,鄂、皖、赣3省8县2008年早稻种植面积同比2007年下降1.7%,与几个部门统计口径基本一致。因此可以认为,2008年我国早稻种植面积同比2007年略有下降。
  早稻生长前期天气总体形势还好,根据调查,生产形势总体良好。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今年早稻单产将达369公斤/亩,同比增加1.3%,考虑面积减少因素,预计2008年早稻总产保持基本稳定。
  种粮成本大幅上升 农民对稻谷价格期望值高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下半年以来CPI持续走高,2008年更是连续3个月超过8%。农民生产、生活资料价格上涨过大,尤其是以化肥为主的农资价格涨幅过大,致使农民种植早稻的生产成本大幅增加。2008年2月26日至3月19日,农业部曾组织力量对粮食、畜产品、蔬菜3大类9个品种进行全程跟踪调查研究,形成了一个总报告《农产品价格形成及利润分配调查》和9个子报告。报告显示,粮食(玉米、稻谷和小麦)的平均种植成本每斤达到0.69元,农民获利0.055元,加工经销环节获利0.09元,超市环节获利0.05元。“相比中国工业企业约25%的销售毛利润,相比房地产企业近40%的销售毛利率,种粮不到10%的毛利率充分抑制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农产品涨价带给农民的收益几乎被农业生产资料、原油及人工成本上涨侵蚀殆尽。国家种粮补贴的提高速度远远赶不上生产成本的涨价速度,种粮补贴加上粮食涨价一起,仍难以抵消成本上涨所带来的冲击,增产难以增收。
  “肉价涨一倍,化肥农资价格也翻跟头,什么都在涨。收购价格也应大涨吧?”“袁隆平都说了稻谷价格要收到1块钱1斤”。这是在调查时经常听到老百姓说的话,有的干脆还说“开始时不卖,早卖的都吃亏,等价格涨到合适时再说”。农民对今年稻谷价格期望值很高,必将加剧粮农“惜售”心理,最终推动早稻市场价格走高。
  早稻开秤价将大幅提升 稻米市场价格维持高位
  2007年早稻上市,开秤收购价每斤比当年最低收购价0.70元高出0.07元~0.08元,预案未能启动。由于各方积极收购,竞争比较激烈,收购价迅速上涨超过0.80元,部分地区甚至接近0.90元/斤。后期随着中晚稻丰收,市场逐渐回归理性,价格稳步回落。前期高价抢购的企业现在仍有不少数量的稻谷未能销售,目前存粮成本大部分已经高达0.93元/斤~0.95元/斤。
  2007年新稻上市后,经过收购期间的振荡,2008年早晚稻价格底部整体已经明显抬升,尤其是随着3、4月份国际大米价格暴涨,国内稻米价格也整体步入新区间。以江西九江地区为例,早稻一直在1700元/吨以上区间。据了解,国内部分主产区销售价格一度超过2000元/吨。6月11日开始销售的2004、2005年陈早稻多个标的成交价高达0.92元/斤~0.925元/斤。
  去年九江周边地区早稻开秤价为0.77元/斤~0.80元/斤,今年物价指数同比去年上涨约10%,照此幅度简单计算,今年早稻开秤价也将达到0.85元/斤以上。因此2008年早稻开秤价将比去年有较大幅度上升。我国经济增长2007年达到高峰,一般判断通胀应滞后两年,也就是说明年才达到高峰,然后才逐步下降,照此推算,至少未来一年的时间内粮食价格会维持在高位。
  国际市场价格居高不下 “低米价时代”或已结束
  国际大米价格2007年下半年逐步走高,尤其是2008年以来更是涨幅惊人,泰国含碎5%大米价格4月份FOB价一举突破1000美元/吨大关,目前有所下降,但仍在800美元/吨以上,众多机构预测“低米价时代”已经结束。
  今年国家对出口税收等办法进行了调整,我国大米进出口数量都不大。据海关公布,今年1~5月我国共出口大米65万吨,因此国际大米价格高企对国内形势影响有限,主要是在心理预期,实际影响很小。
  政府宏观调控频频出台 抑制稻米价格大幅波动
  近年来政府对粮食市场调控手段日益加强,效果明显。政府调控粮价,并不是一定要粮价下跌,而是鉴于目前整体经济通胀难抑的当口,不希望粮价过快上涨而助长CPI上升。应该说粮价上涨是趋势,只是希望过程比较平稳,不至于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目前从政策层面的因素来看,由于经济宏观环境影响,为防止食品涨价推高CPI指数,国家不希望稻米市场价格涨得太高,影响居民日常生活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4月份国内南方籼稻米价格小幅上涨,很快就被东北大米集中南运所抑制,6月11日开始大规模集中竞价销售稻谷,最高成交价、平均成交价逐次下降,市场也被有效控制,反映出政府要给市场降降温。
  由于能源价格、CPI指数居高不下,农资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农民种粮成本大幅提高,将导致今年早稻开秤收购价创历史新高。预计2008年早稻市场表现为:面积略有减少,总产保持基本稳定,主产区大部分地区开秤收购价将达到1700元/吨~1800元/吨,远高于最低收购价,各方主体将积极入市收购,收购期间价格保持相对较高价位,后期不排除部分地区早稻价格达到2000元/吨的可能性。中国农业信息网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