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899阅读
  • 1回复

重庆首例人工授精婴儿今年大学毕业 生于1985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风吹杨
 

发帖
2812
铜币
30762
威望
843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8-07-23

戴宗志教授


    首例人工授精婴儿诞生十年后,1997年我市又诞生西南首例试管婴儿(试管婴儿是人工授精手术的一种主要医疗手段)。(资料照片) 记者 陆纲 摄


    我市1985年产下第一个人工授精健康女婴。卫生部2006年审核批准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和人类精子库的医疗机构,我市有两家。


    《重庆市志》记载:“1985年11月16日,市第五人民医院泌尿科人工授精研究取得成果,第一个人工授精婴儿健康出生。”据介绍,该婴儿今年满23岁,已大学毕业参加工作。

    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召开后,市第五人民医院首开男性不育门诊,并进行人工授精研究,5年后成功。这项技术当时全国仅三家医院拥有。是时,做人工授精没任何实践经验借鉴,摸着石头过河。

    日前,本报记者辗转找到当年专家组成员、77岁的戴宗志教授,他详细披露了当时这项研究的台前幕后。

  小平一句话打开一扇门

    “虽然我们一直都想在性方面搞点研究,但如没小平同志的一句话,想都不敢想。”戴宗志说,一直到“文革”结束时,与性有关的话题还属大众话题禁区,即使在医学行业内也不好公然提及。

    1978年3月16日,全国科学大会召开。邓小平在会上提出,“要把尽快培养出一批具有世界第一流水平的科学技术专家,作为我们科学、教育战线的重要任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当时,市第五人民医院聚集了一批优秀的生殖医学专家:副院长王业教授、泌尿科主任戴宗志和医生刘忠铭。当时,该院及重庆医科大学负责巡回指导川东各县医院泌尿系统方面疾病的治疗。

    戴教授说,王业一心希望利用医学为不育家庭做点事。但是,当时硬件方面“一穷二白”,且社会上对性和生育等话题还处于禁区,“性生活是一男一女之间的事,要拿到桌面上来谈还是很难。”

    正是有了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市第五人民医院才有了勇气给卫生管理部门递交申请,要求开设不育门诊。“虽然申请随后得到批准,当时依然心里没有底。”戴宗志说。连同行看见他也担心地说:“老戴,现在搞这个,是不是空搞灯哦。”

    1979年3月,重庆乃至西南地区第一家男性不育门诊正式开设。

  首例成果是个健康女婴

    戴宗志介绍,男性不育门诊低调开张后,患者盈门。随后发现,就诊男性中无精虫症患者占总数20%左右。

    怎么办?王业、戴宗志和刘中铭几名专家不约而同地想到:能不能筹备成立人类精子库,做人工授精,圆不育男人的生育梦。说干就干,几名专家立即开始着手查资料,研讨技术难题。

    建立精子库的核心难题就在于建立冻库。戴宗志说:“那可不是今天有些人想的那样,把精子放进冰箱里那么简单。”冻库具体要求是,得把人类健康精子放在-196℃下的环境储藏。

    当时国内没有任何成功实践经验。市五院几名专家经过反复试验,最后发现把健康精子储藏在液氮罐中,能达到保存要求。历时一年多,精子库最终成立。

    市第五人民医院性医学科主任秦家龙,当时在给几名专家担任助手。他回忆,1984年底,人工授精终于用于临床。第一例接受治疗的夫妇是主城区工人,他记得人工授精是在一个晚上,妻子受孕成功,于1985年11月16日产下一位健康女婴。

    按医院与患者签订的隐私保护协议,当事医生拒绝进一步透露婴儿的情况,只简单介绍该女婴健康成长,其父母始终心存感激,开始几年还常抱孩子来医院看望医生,并留下了不同时期的照片。该女婴早已健康长大,今已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

离线风吹杨

发帖
2812
铜币
30762
威望
843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8-07-23

    秦家龙介绍,当时全国还有另外两个地方有人类精子库并提供授精治疗服务:青岛医学院和湖南湘雅医学院,“最远的患者来自北京、上海和广东等地。”

  人工授精每例定价50元

    戴宗志介绍,医院开展人工授精治疗服务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当时连收多少费用也没有概念,经过反复核算,最后才定为50元一例。

    最关键的是,当时人工授精涉及的精子库技术管理等伦理道德方面没任何规范,每个专家都不约而同想到:既然是借他精生育,万一夫妻一方将来不认账怎么办?于是,专家组成员查阅人工授精技术发展较为成熟的英国等国外经验,觉得事先应该要有一个法律文书约束各方。

    于是,戴宗志到市公安局、司法局、公证处和市第一律师事务所等政法机构,仔细询问商量,最后敲定一整套法律程序——每对夫妻要接受人工授精治疗,必须先去公证机关接受愿意接受人工授精治疗的公证,公证书一式三份,夫妻双方和医院方都各保存一份。

    秦家龙说,市第五人民医院做了上千例人工授精。只发现一例扯皮事:丰都县一对夫妇1986年接受治疗后成功生育,几年后因丈夫生活作风问题闹矛盾,丈夫提出不愿再承担孩子抚养义务,污蔑孩子是妻子“偷人”所生。双方最后闹上公堂,法官从医院提取到当初的公证书后,丈夫一方立即哑口无言。

    2001年,卫生部相继颁布实施一系列文件。2002年3月,卫生部又多次组织专家对上述办法、规范和原则进行修改,法规日趋完善。国家卫生部医政司相关负责人称,我市第五人民医院等率先开展人工授精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的做法,为卫生部制订相关条例取得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和数据。

  征集精子多靠高校学子

    秦家龙说,当时前来要求接受人工授精治疗的夫妇,不预约根本无法接待,患者太多,精子难采集。“那时候可不像今天,电杆上、墙壁上到处都贴着供精、借种等非法小广告,而是要医院自己去寻找并采集到精子。”当时,都是精子库的医生亲自一家一家地跑各大专院校,像地下工作者一样,先找到学校领导,详细讲明自愿供精的人道主义意义,力争取得领导的支持,然后再由学校老师推荐并发动供精人员。

    秦家龙说,为保证优生优育,医院对供精者体貌、年龄、气质及学历等都作出了具体的规定。供精者同意后,医院派出医生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供精人员供精后,医院还会付给一定的补助。

    但是,还是有很多人不理解医院的做法,医生遭拒绝的次数远远多于愿配合的次数。因此,精子采集相当困难,许多夫妇预约已经很久,就是由于没有精子储存,迟迟无法进行人工授精治疗。

    人工授精治疗中,医院对每一份精子标本的使用都有详细记录,做到有案可查。另外,还会与供精者严格约定,永远不得打听精子使用去向,不承担孩子将来的抚养义务等。

    一人供精最多供五妇女

    据某精子库医生介绍,供精有一整套严格程序。比如,供精者必须向精子库医生如实陈述个人病史和有关家族的遗传病史;保证只在一个精子库供精;保守秘密,不打听接受供精夫妇生育子女任何情况。对出生后代既没任何权利,也不承担任何义务。

    供精者只有在各项医学检查合格后才能按要求向精子库供精,精子至少需6个月后经复查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IV)抗原检疫正常后,方可提供给受精夫妇。每个供精者提供的精子使5名妇女受孕后将被淘汰。

    由于供精者与受精者均采取双盲操作,为了避免概率极低的后代近亲婚配风险,精子库建有永久保存的供精与受精情况计算机管理数据库,为供精者及受精者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以杜绝近亲婚配。

    卫生部2006年审核批准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和人类精子库的医疗机构名单中,我市有两家:市妇产科医院生殖与遗传研究所,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记者 丁香乐 实习生 吕洁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