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对手的担忧,没有消费者的好评。8月21日,菲亚特三款进口车博悦(Bravo)、 领雅(Linea)和朋多(Grande Punto)如期在深圳登陆重返中国。据到场的人讲,菲亚特新车发布会搞得十分像法拉利,从近期的菲亚特和媒体接触中,发现菲亚特的重返实际上是“穿新鞋走老路”,这种行为可以总结为“三大主义”。
首先是“教条主义”,菲亚特重返中国市场,品牌成为菲亚特回到中国市场重新审视的重要要素,菲亚特多
次声明,进口车销量并不重要,关键是品牌重建工作,因此菲亚特更换了蓝底的菲亚特标识,启用红色为底的新标识。
但值得考虑的是,菲亚特不能像法拉利这样做,法拉利是个奢侈品品牌,只有品牌价值够高,就有人为品牌费用买单,而菲亚特只不过是众多汽车制造商中的一个简单的大众品牌,再可以说的是,菲亚特是要卖给中国老百姓的,并不是拿来观赏的,而不是给少数人来标明身价的。
菲亚特进入三款进口车高调固然重要,提高品牌固然重要,要看推广方式是否适合菲亚特的品牌了,可以说法拉利的推广思路不适合菲亚特。
其次是“官本主义”,南京菲亚特的没落已经是前车之鉴了,众多抢先进入中国并与中国原有汽车巨头结盟,而现在还活在陈旧腐朽的体制中残喘的企业也是一面镜子。
一位媒体记者与菲亚特要求采访时,竟然被打发来打发去,这显然不是应对媒体的一种良好策略。对待媒体都是如此NB,对待普通消费者应该是怎样?
可以说,他们仍然是活在“官爷”的角色当中,而不是把自己当作市场的一份子。做官爷的可以翘着二郎腿等人来求,做市场就要放下身段,去迎合市场需求点。
不清楚菲亚特是否已经总结了南京菲亚特的教训,大众市场不是看你品牌,不是看你姿态,而看你服务,市场需要的就是被服务,只有服务的心态才能做好市场。
再次是“逃跑主义”,人家刚进来,我就说人家逃跑,似乎不太合理,。但明眼的业内人士都已经看出,三款进口车的引入是菲亚特的无奈之举。南京非亚特已经成为历史,菲亚特和奇瑞汽车的国产进程迟迟没有下文,眼见巨大的中国蛋糕正在离他远去,进口车只是最坏的举动。
菲亚特三款进口车登陆中国是对中国市场的补救,事实上,也是对正面问题的逃避,同时也可以说在用微小的行动来演示自己在中国悲惨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