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这个词对我们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因为它的出现, 基本上颠覆了我们人类之前的生活方式,如网上购物,网上银行,网上新闻,电子商务,博客等等。而今天我们要谈论的是与下面一个人有关的反腐问题。
这个人是杨平,今年47岁,湖南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2006年12月起,担任湖南株洲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2007年5月14日,他在红网株洲版以“杨平”实名注册,并贴上自己的照片,开始了网络生涯。2008年7月16日,他又在人民网强国博客注册实名博客,与全国网友探讨网络反腐问题,开始网络反腐的新尝试。此举可谓大胆,当然,网络反腐,杨书记其实并不是第一人。那么,为什么要说到他,因为只有他在此做得卓有成效。不到一个月,杨书记利用网友举报,查实后“双规”了一名处级干部。
谁也不愿怀疑反腐书记是一位作秀者,毕竟,网络反腐的意义连菜鸟级的网民也清楚无误。网络的匿名性,决定了网上世界是真话的集散地,人们在现实中总是笑脸相迎,而一到网上就翻脸骂人,大抵可说明,表达真实感受才是人的天性,没人愿整天伪装着脸。而现实中投诉渠道的不畅,也为网络举报线索的高度集中提供了条件。从这个意义来讲,把网络当成反腐重要战场的,应是每个党政官员的自觉行动。在它之前,针对网络犯罪日益猖獗,公安部门就专门成立了网络警察简称网警。而腐败问题是肯定在网络犯罪之前就有的,那么,为什么利用网络来反腐并没有走在前面呢?这是因为网络举报更像一把双刃剑:刀锋威胁着贪官污吏,一不小心也会伤着自己。山东高唐县三位市民在网上议政,因为揭露的问题“涉嫌侮辱诽谤县委书记”而被刑拘22天,是为著名的“高唐诽谤案”;湖北蕲春县教育局一工作人员在网上举报该局局长与副局长的“腐败问题”,而被后者告上法庭。诸如此类的事例至少表明,没有良好制度的支撑,有时候刀子越锋利,人们反而越不敢使。
这个时候,或许你会感慨原来是这样。那么,为什么杨书记敢做呢?其实,利用网络反腐的官员在官场上早已被视为‘另类’,他们基本是在孤军奋战,所以,通常表现为‘昙花一现’也就不足为怪了。而实名网上反腐的杨平,其实,也差点成为了昙花一朵。谁都可以想象下,被看为另类要承受多大压力?但是,有心之人,肯定还记得在2008年6月20日总书记胡锦涛做客人民网与网民网上交流沟通,或许正是在总书记的指引下,杨平终于坚定了自己的方向!
让我们以最高的形式盛赞杨平书记吧,因为他的坚持,给了我们进行反腐新武器——网络反腐。这肯定将成为人类反腐历史上的一次飞跃。但是,在这里我们又不得不有些很现实的顾虑,那就是‘木秀林中,风必摧之’,但愿我们这些赞誉不是一次捧杀,因为我们真的期待网上的反腐卫士会越来越多,而不是在我们的赞誉声中倒下!同时,让我们用最忠实的方式来支持这么一个事业,支持杨平同学,因为他还说他接下来的工作是让网络反腐规范化、制度化。是的,这个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大家一起来做,任重道远!最后,我们想提个意见,“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只要官员能平心的对待这样的监督工作,并且可以积极的支持与推动。那么,必定能促进网路反腐的开展。相信当杨平这样的行为不再被视为‘另类’时,反腐败就上升到了新的高度!
文/无名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