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366阅读
  • 0回复

湖北近4千种药用植物8成未开发 药企争食药源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勿忘我
 

发帖
1664
铜币
18381
威望
575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8-09-04
  生态用药时代来临。中药材资源日益稀缺。“七叶一枝花”十年间由每公斤4元飙升到180元;防风、龙胆草、五味子、大芸、贝母、冬虫夏草等几十种中药材,纷纷告急。

  而湖北不仅拥有神农氏、李时珍两大医圣,而且中药材资源丰富;药用植物近4000种,但80%尚在沉睡。

  名贵中药材价格猛涨,行业集体忧虑原材料危机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借道北京奥运让世界惊呼。中医药作为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正在迎来它最好的发展机遇。

  北京奥运之前,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卫生部、药监局,分别出台支持中医药发展的措施,盼中医药借势腾飞。年初,温家宝总理亦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为中医药鼓劲。

  “中医药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谁能抓住机遇占得先机,谁将脱颖而出,否则将被淘汰。”

  兴奋之余,一丝阴影却盘旋全国中药生产企业头上,挥之不去。

  8月12日,作为中药生产领军企业,云南白药集团直白无误地道出行业集体忧虑:

  “公司自产产品的主要原材料为云南各类野生和人工种植的药材,一直以来,当地市场的无序竞争造成了野生药材资源的大面积减少,公司已经意识到原材料供应的危机。”

  湖北省农科院中药材研究所所长廖朝林说,“云南白药”主要成分是“七叶一枝花”,这种珍贵的草药主要靠野生采集。多年肆意采挖,资源濒临枯竭。其产地价格十年之内,从每公斤4元涨到目前的180元。

  又如广西石斛,上世纪60年代,全国最高年收购量达1万担以上,如今基本无商品收购,目前国内药用石斛主要来自越南、泰国。

  类似的还有防风、龙胆草、五味子、大芸、贝母、冬虫夏草等几十种药材,纷纷告急。

  多年以来,因为不被理解甚至误解而发展缓慢;如今受到重视,却又可能因为资源短缺而止步不前。中医药产业似乎陷入既尴尬又无奈的“宿命”之中。

  “药材好,药才好”。资源决定着不同区域产业竞争的最后结果。

  躲过早衰危机,“两大资源”守到黄金点再发力

  在国内中药生产企业一片喊“渴”声中,湖北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一直以来,这个地处中部、拥有中医药自然和人文双重资源的中医药大省,并未引起过多的关注。或许正因如此,湖北丰富的中药材资源才得到了较好保存,避免了提前衰竭的危机,赢得了在中医药发展黄金时期发力的机遇。

  对此,全国天然药物研究权威专家詹亚华教授很是兴奋:绝不应低估这次机遇的价值,它极有可能为湖北经济带来一个新的增长极。

  从1960年开始,詹亚华就在研究湖北的天然药物,这也奠定了他在国内中药界的权威地位。

  中药材非常注重“地道”性。他说:“不同地区,地表微量元素不一样,生长出来的药材效果截然不同。”

  詹亚华说,湖北地处长江中游,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地形地貌复杂多样,植被类型较多,中药资源种类多、分布广、产量大。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资料表明,湖北有中药资源3939种,占全国总量的近三成,其中药用植物3354种,药用动物524种。全省家种及野生中药材平均年收购量2.1万吨,全国第六。

  湖北境内,处处可采中草药,重点是“三大药库”:

  武陵山地区,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主,位于云贵高原与东部低山丘陵的过渡区域,是古生物的避难所,拥有药用植物2088种。品种多、产量大,被誉为“华中药库”。这里的中药材,生产年限长,经济价值高,大多长期调供全国,影响越来越大。

  神农架、武当山地区,山川交错、峡谷幽深,原始森林茂密。这里以植物品种多见长,蕴藏各类中草药2000余种,被誉为天然植物园,具有世界知名度。其中黄姜有“黄金药物”之称,以它为原料加工的、一粒衬衣纽扣大的米嗣腓胴,国际价格为4万美元。

  大别山地区,以黄冈市为主。这里拥有一些特有品种,如茯苓、苍术、菊花、射干、天麻等,产量都非常大,供应比较稳定。

  另一让人振奋之处,是湖北独一无二的医药文化资源。以医圣李时珍的故乡蕲春为例,当地从唐朝开始就有官办的医药教学机构,至宋、元、明、清,蕲春更是闻名全国的药材产地和集散地。一千多年的医药文化熏陶,使当地人普遍掌握了药材种植、加工技能。“不为良相,愿为良医”、“路人皆懂医,指草皆为药”,蕲春人对自己的医药文化深感自豪。

  蕲春历代名医辈出,尤以李时珍为傲,《本草纲目》让明清杏坛为之一振,引导了当时世界科技的发展。

  至今,在华人世界以及日本、韩国等文化同源的国家,李时珍仍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荆楚另一位老祖宗神农氏也不简单,相传我国最早的药典《神农本草》中收录的300种药物,都是他尝试过的。在神农架及三峡地区,中草药采集依旧蔚然成风,并深深渗透进民间文化之中,构成楚国神秘文化中最具魅力的部分。

  湖北药用植物近4000种,80%尚在沉睡之中

  湖北中药材有“黄金”“白银”之说,“黄金”指利川的鸡爪黄连,“白银”则是指罗田的茯苓。

  利川黄连的品质,在全国最好,产量也占全国的40%;而罗田九资河镇,清朝就是“茯苓之乡”,年产茯苓500多万公斤,茯苓加工品远销韩国、马来西亚、日本。

  在全国中药生产企业眼中,湖北遍地是“黄金”、“白银”。

  双河紫油厚朴、板桥党参、资丘独活、宣恩皱皮木瓜、湖北麦冬、荆半夏、湖北贝母、枝城蜈蚣、英山桔梗、五峰辛夷等等,几乎每个地区都有特色中药材。

  这些地道的湖北中药材,不仅栽培历史悠久,而且都建有规模较大的基地。

  日前,在恩施靠近清江大峡谷的一道纵贯东西长约5公里,宽约400米,平均海拔1600米的狭长山梁上,《产经周刊》记者在省农科院中药材研究所所长廖朝林指引下,参观湖北省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圃。

  近3000亩的天然药用植物园,保存活体药用植物标本1400多种。这些神奇的植物和它们的疗效,让每一个参观者目瞪口呆。“抑郁症”、“神经衰弱”、“老年痴呆”、“禽流感”,这些现代工业过度文明结出的毒瘤,在这清幽静雅、生态良好的深山里,却能一一找到来自自然界的克星。

  与此同时,在大山之外,人们正在耗费巨资,苦寻良方,希望治疗这些现代恶疾,重新恢复被他们一手毁掉的生态平衡。

  这个珍贵的资源圃,耗尽了廖朝林和历任所长们毕生精力。他们希望通过集中展示的方式,来营销藏在深山里的这个潜力无限的资源。

  让廖朝林感到遗憾地是,如此珍贵的资源,却至今没有给山里人带来与之相匹配的财富。

  到目前为止,真正被开发出来,形成规模走向市场的品种少之又少。本应该成为生物制药产业最尖端、科技含量最高的珍稀资源,至今赋闲深山,空自花开花落。

  极少数开发的品种迅速串红,如黄花蒿,让人惊讶之余,充满憧憬。

  遥远的非洲,疟疾肆虐,化学药物奎宁经过长期使用,已经对这种世界致死性最强疾病逐渐失去疗效。

  全球公关的结果是,从中国东晋时葛洪《抱朴子》一书中,找到解决之道。

  书中记载的青蒿的作用特好:主要成分青蒿素。此事被美国获取信息,美药界凭借强大经济实力,大量生产销.售.青.蒿.素片,目前占领了全世界青蒿素市场的大部份额。

  专家们说,湖北药用植物近4000种,真正得到开发的仅600余种,80%尚在沉睡之中。 从发展潜力上看,仅恩施一地就有1000万亩适药地带,具备生产绿色优质地道药材的条件。

  先行者已尝到甜头,国内外药企争食药源地

  2004年,恩施州抢乘这趟班车,利用当地丰富的黄花蒿资源,耗费巨资建起青蒿素提炼加工厂。

  当时,国际市场每吨青蒿素价格900万元,成本400万元,每吨利润500万元。

  恩施清江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兴建的青蒿素生产线,正式投产5个月,就实现了产品出口创汇,创产值1000多万元。

  日本京村公司、北京同仁堂、广东阜康集团、三九集团、江西汇仁集团及省内的武汉健民、湖北中和本草、联合药业等众多公司,纷纷深入各地药区安营扎寨,争建GAP示范种植基地,拼抢药源。

  一些行动迅速者已经尝到甜头。

  台商林朝辉在蕲春成立湖北李时珍医药集团,凭借当地丰富的药材资源和李时珍这块金字招牌,发展迅猛。该公司在大别山区中药资源较好的19个村,建有2万多亩核心药材基地。

  公司副总经理陈普生透露:2004年公司销售收入才5000万元,2005年就达到1.27亿元,2006年2.5亿元,去年4.1亿元,今年销售收入有望超过6亿元。

  该公司雄心勃勃,希望成为湖北最大的中成药生产企业,同时建立10万亩药材基地,为今后发展攒足后劲。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