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山县地处湖北省东南部,属咸宁市管辖,全县总面积2680km2,人口42万。石材是通山县最具特色的重要产业之一,2006年通山石材被湖北省列为重点培育的40个特色产业集群之一,2008年被中国石材协会授予“中国大理石之乡”称号,湖北省石材协会大理石分会也设在通山。通山县得天独厚的大理石资源,优越的地理位置,市场前景广阔。面对产业发展新趋势,市场需求的新动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通山县政府对石材产业发展给予高度重视。深入调查,摸清现状;想方设法,创造产业发展环境;高瞻远瞩,谋求跨越式发展。为此,特委托中国建材工业规划研究院在深入调查研究通山石材产业发展状况、发展条件的基础上,站在全国、全球石材产业的高度,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实事求是,高起点、高标准地对通山石材的资源合理开发、产业布局、产业定位与方向、技术创新、生态环保等进行全面规划,以指导产业健康发展。
一、通山大理石特色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
通山石材始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20多年发展,已由一家作坊式小厂发展成为集开采、加工、物流、商贸、机械制造、配套服务等于一体的石材产业集群。2007年全县石材企业达236家。其中矿山开采企业61家(大理石矿企业23家,板石矿20家,玄武岩矿2家,花岗石矿2家,其它2家),年开采能力约25~30万立方米,年开采荒料10万立方米以上。以现代化园区建设为载体,培育优势企业为龙头,不断优化产业结构。2004年通山县建设了500亩的石材园区,已有20多家企业入园。2006年引进香港·武汉华乐地产拓展有限公司投资6亿元人民币,占地600亩,建设“湖北通山国际石材工业城”。通山石材企业在多年的市场磨炼中逐渐成长,涌现出一批诸如永亮石材、欧罗文工艺石材、大自然工艺石材、华南石材、天丰石材等技术先进,市场竞争力强的石材骨干企业。
随着石材加工业的发展,相关配套产业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通山县物流公司以及个体运输户数量多,运力大,约有400多辆以上的重型货运车为石材等产业提供运输服务。机械维修与制造、包装、信息、技术服务、备品备件销售中心等企业已落户通山,提供专业化服务。
二、通山石材发展条件与机遇
石材资源特色最为突出:全县大理石资源储量达20亿立方米,板石资源储量达10亿立方米,花岗石资源在5亿立方米以上。石材品种更是丰富多彩,已开发利用的有5大系列,40多个花色品种,包括荷花绿、红筋红,中国啡网、金镶玉、木纹黄、米玉、黑白根、彩灰、通山红、珊瑚红、九宫青等,其中黑白根、荷花绿、金镶玉、中国啡网等已成为国内外市场上畅销的中高档石材品种,部分矿区具备规模开发条件。
基础设施、政策等投资环境不断完善:通山石材以园区建设为突破口,大理石总厂园区占地500亩,华乐园区占地600亩,永亮园区占地300亩。园区内建有完备的水、电、运以及污水处理设施,提供企业办公用房及建厂用房。在大理石厂南侧有300亩地用于荒料、板材交易市场。洪港镇、楠林镇、黄沙镇、燕厦乡、大畈乡等都分别建设了石材加工区。同时,政府将根据产业发展需要规划新的建设用地。
交通运输便利。水运:通山距赤壁码头60公里、距嘉鱼潘家湾50公里、距黄石码头100公里、武汉码头150公里、九江码头120公里。公路:大(庆)广(州)高速、杭(州)瑞(丽)高速、106国道穿境而过。距黄石市80公里、岳阳市130公里、南昌市170公里、武汉108公里。
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县委县政府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石材产业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包括资源开发、土地、税收优惠、审批、项目管理、融资等,并不断提高政府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
具有石材人脉网络优势。目前大约有1.5万通山人活跃在北京、上海、云南、广东、福建、江苏、山东等石材行业之中,他们将通山石材产业的产品、各种服务、信息等全面推向国内外市场,也为通山石材建立了对外市场通道。
湖北通山是中部地区最大的大理石产区,中部地区良好的发展势头为通山石材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部地区迅速崛起,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商业建筑迅速增加,城乡公共设施不断完善,为石材产品带来了巨大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通山地处“武汉城市圈”、河南“中原城市群”和湖南“长株潭为中心的3+5城市群”的中心地带,三个城市群经济跨越式发展将对石材产品消费带来巨大增长空间;通山县将建设国内第一个内陆核电站,此项工程将带动内部环境较大改善,如公路、铁路建设和其他基础设施配套等,同时,工程建设对包括石材在内的建材产品产生巨大需求,通山石材面临难得的市场机遇;根据咸宁市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的部署,通山县建设经济强县,石材产业列为支柱产业,举全县之力办好石材产业。
三、发展思路与发展目标
总体发展思路:以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创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型产业为前提,抓住通山石材花色品种全、质量好的特点,突出“大理石之乡”特色,立足本地资源,整合省内外周边资源甚至国外资源,利用好内外(通山及其他地区)两种资源,打好资源牌。发挥通山石材人才优势,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打好市场导向牌。依托大型企业,以园区为核心,辐射各乡镇矿区,实现开采、加工、物流、展贸、科技、环境协调发展,打好现代石材业示范牌。以技术创新、人才创新为核心,发展石材创意产业,打好竞争力牌。
发展目标:用5~10年时间将通山石材产业打造成为以先进科学技术为支撑的现代石材资源开采业、石材加工业、现代石材商贸物流业、产品创意设计业、现代石材会展业新型石材示范基地;华中地区以大理石为特色的最具影响的石材集散中心;湖北省产业结构合理、经济效益好、生态环境友好的重点产业集群之一。推行清洁化生产,加强环保,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90%,废水排放达标率95%,矿山土地复垦率达到60%,重点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率达到70%。产业发展定位:特色定位:建设“以大理石为特色”、中部地区产品品种全、质量好、规模最大、配套服务完善、性价比最优,国内国际知名的通山大理石产业集群。树立“中国大理石之乡”区域品牌。产品定位: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文化艺术特色突出的创意型高附加值产品。大力发展名优大理石复合板以及具有文化特色的大理石拼花板、马赛克、大理石异型材、各种大理石线材、园林类产品等装饰产品,板石、大理石艺术石刻、石艺家具等石材工艺品、石刻品,适当发展花岗石产品。市场定位:以中部地区大中城市为主,辐射其他大中城市,以石材工艺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开拓国际市场。重点开拓室内装饰工程和园林等公共工程应用市场。技术定位:矿山开采要有规划设计,大型机械化开采,推广金刚石串珠锯开采、大型吊装设备等生产工艺。新建加工企业使用现代化石材专用设备,包括金刚石大锯、自动磨机、薄板加工机械、电脑自动控制加工中心等先进设备。技术创新上突出薄型化复合技术和以板石为主的石材装饰艺术品加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