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549阅读
  • 0回复

钱学森堂侄与两位美科学家共享诺贝尔化学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sunsky
 

发帖
3417
铜币
32543
威望
1257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8-10-08

图:200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在瑞典揭晓

诺贝尔奖明起揭晓 钱学森堂侄有望获化学奖

钱永健

下村修(Osamu Shimomura)

马丁·查尔菲(Martin Chalfie)

点击浏览更多最新图片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钱永健简介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主要成果:发现绿色荧光蛋白

中新网10月8日电 综合报道,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于当地时间10月8日11时45分左右(北京时间10月8日17时45分左右)宣布,将200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下村修(Osamu Shimomura) 和马丁·查尔菲(Martin Chalfie),以及美国华裔化学家钱永健。

钱永健是华裔化学家,1952年出生于纽约,现为美国科学院院士、医学院院士,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化学及药理学两系教授,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堂侄。他发明多色莹光蛋白标记技术,为细胞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发展带来一场革命。

环球时报消息 据诺贝尔官方网站,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于当地时间10月8日11时45分左右(北京时间10月8日17时45分左右)宣布,将200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下村修、马丁-查尔菲,华裔化学家钱永健,他们是因为发现和发展绿色荧光蛋白(GFP)而获奖的。这三位科学家将分享1000万瑞典克朗奖金。

下村修是首位从水母中分离绿色荧光蛋白的科学家,他发现这种蛋白在紫外线光中呈现亮色。马丁-查尔菲展示了绿色荧光蛋白作为各种生物现象的亮光基因标签的价值。钱永健对我们理解绿色荧光蛋白如何发光作出了贡献,他还将颜色标签扩展至除绿色之外的颜色,以便可以用各种颜色标识不同的蛋白和细胞。

钱永健是华裔化学家,1952年出生于纽约,现为美国科学院院士、医学院院士,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化学及药理学两系教授,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堂侄。他发明多色莹光蛋白标记技术,为细胞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发展带来一场革命。

下村修1928年出生在东京,1960年从名古屋大学获得生物化学博士学位,是波士顿大学医学院和海上生物实验室的名誉退休教授。马丁-查尔菲1947年出生,在芝加哥长大,1977年获得哈佛大学神经生物学博士学位,自1982年以来任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学教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8 21:48:11编辑过]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