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美国著名杂志《纽约客》曾经刊载过一幅漫画,画的是一条狗坐在计算机前敲击键盘与另外一条狗交谈,漫画题为:“在互联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虽然那幅漫画已经慢慢被人淡忘,但漫画的标题却成为互联网上流传至今的经典名言。2008年出现的假新闻,来源于网络的比例远远高于往年,如《上海方言“嗲(dia)”字收入〈牛津英语词典〉》、《北京房地产商协会会长赞成炸掉故宫盖住宅》、《孙中山是韩国人》等。而众多网友也义无反顾地承担起新闻打假的重任。
一、巨蟒吞噬中国维和士兵
【发表时间】2008年3月2日
【“新闻”】西安某部队的95名赴刚果(金)维和工兵分队队员凯旋。既懂法语又懂英语的随队翻译张逸向记者讲述了赴刚果(金)维和的一些经历:刚果(金)毒蛇巨蟒很多,队员们修建的营房要保持一定比例的坡度倾斜,防止毒蛇爬入;外出时,队员们要穿上高筒靴子,防止毒蛇咬伤。尽管如此,他还是亲眼目睹了一出悲剧:一名中国维和工兵队员(非西安部队人员)在施工期间去附近草丛中方便,久久不见归来。队员们去寻找时,发现一头巨蟒肚子鼓鼓的,卧在草丛中爬不动了。找来当地人将蟒蛇打死,剖开肚子发现队员已停止呼吸。
【真相】国防部维和事务办公室官员3月5日表示,“报道严重失实,我赴刚果(金)维和部队从未发生过此类事件。”
3月6日,刊发该文的媒体发表“情况说明”,表示文中关于“一名中国维和队员被巨蟒吞噬”的内容系采访对象提供的情况有误,并无此事。
二、上海方言“嗲(dia)”字收入《牛津英语词典》
【发表时间】2008年3月19日
【“新闻”】日前,牛津英语在线词典上将上海常用词“嗲”收入词典中。“dia”被定义为名词,意指“嗲的事物”,用作感叹或者表示同意,此外还加入了“diaist”、“diaistic”、“diaism”等相关词汇。这个来自“dear”的“嗲”原本就是英语世界的词汇,此番又改头换面回到了英语世界。《牛津英语词典》主编John Simpson在一份声明上说明,“dia”因为在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的知名度而被收录,也正符合《牛津英语词典》顺应潮流日新月异的宗旨。
【真相】牛津(上海)咨询有限公司词典部的余先生通过在香港的牛津大学出版社(中国)有限公司向英国本部求证,明确表示:牛津英语在线词典并没有收录“嗲(dia)”字,相关报道有误。《北京青年报》记者通过网络搜索到一个名为“敌托邦的栖息者”的博客,该博客2007年4月6日的博文内容与报道《“嗲(dia)”字被收入牛津英语词典》中完全一致,所举例句也全部在报道中出现过。该博客内容显示,其作者为一名在上海学习的台北年轻学生。所谓“‘嗲(dia)’字被收入牛津英语词典”乃其恶搞。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2 11:30:07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