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至12日,
湖北省农村工作会议在武昌举行。会议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
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委九届五次全会精神,总结去年农业农村工作,分析当前农业农村形势,研究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措施,部署安排今年农业农村工作。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罗清泉主持会议并作重要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
李鸿忠作重要讲话,省委常委、副省长汤涛作工作报告,省委常委张昌尔作总结讲话,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宪生宣读省政府表彰30个农业专业大县的决定。省领导杨松、李明波、罗辉、陈柏槐和省政府秘书长尹汉宁出席会议。
去年,我省农业农村工作成就十分喜人。主要农产品再夺丰收。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56元,同比增加659元,增长幅度是十多年来最高的一年。同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农村公共事业明显进步,农村改革不断深化,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会议认为,过去一年,最突出的特色是板块基地建设有新发展,最大的亮点是仙洪新农村试验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最可喜的成绩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额和增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实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狠抓落实的结果,也是各地区各部门和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团结拼搏、扎实苦干的结果。农业农村的好形势,为保持我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
社会稳定,提供了基础支撑,作出了重大贡献。
会议提出,全省农村面貌3年实现明显变化、5年至7年实现大变化。今年农业农村工作,要把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
民生,强化工作措施,千方百计保证粮食和主要农产品增产,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具体目标是:粮食增产4亿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
会议强调,做好今年农业农村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促进粮食增产、优化农业结构为主攻方向,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以农业产业化、生态经营规模化集约化为突破口,克难奋进,积极进取,推动我省新农村建设任务的全面落实。
今年农业农村工作任务繁重艰巨,要做的事情很多。会议强调,必须突出重点,抓好事关全局的几件大事:切实抓好粮食生产、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改善农村民生、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农村改革创新。
一、要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要力争到2020年,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新增50亿公斤、总产超过250亿公斤。要着眼于耕地的有效利用、资源的集成开发、单产的稳步提高,走综合发展之路。调动农民种粮和市县政府抓粮的两个积极性。
二、以龙头企业带动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要通过引导大企业注资控股、并购重组、上市融资、品牌整合等途径,加快培育一批加工产值过10亿元的龙头企业,过5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园区。要通过实施名牌战略和品牌整合战略,着力打造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的大宗农产品品牌、绿色有机品牌和加工流通品牌。按照资源优势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的原则,立足于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和壮大板块基地规模,突破行政区划和地域界限,加快形成一县一品、一区一业的大格局,不断提高板块经济的覆盖面,把特色优势、规模优势转变成市场竞争优势。
三、以城乡统筹推进农村城镇化。必须把农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农民增收、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和农村城镇化等各个方面工作统筹起来,总体谋划,整体推进。当前要加快建设12个旅游名镇和119个重点镇;依法赋予经济发展较快、人口吸纳能力较强的小城镇在投资审批、工商管理、社会治安等方面的行政管理权限。
四、以体制创新促进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一是进一步巩固、完善“以钱养事”新机制。二是打造新型农村合作组织。要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土地股份合作、社区股份合作组织,使之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主要组织形式。把农村合作组织作为扶持“三农”的重要载体加以扶持。三是继续办好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办好7个贫困山区县开展脱贫致富奔小康试点工作,办好鄂州城乡一体化试点、恩施州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扶持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政策创新实验区和新形势下村级化债试点。
五、以制度建设促进土地规模经营。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探索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管理和服务。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今年将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省“三农”工作形势最严峻、困难最多、压力最大的一年。会议强调,要进一步统一思想,确定积极进取的目标,抢抓当前农村改革发展机遇,振奋精神抓落实,突出重点抓落实,改革创新抓落实。
会议还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加强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创新工作机制,落实做好农业农村工作新举措。
八个县市区作了典型发言。参加会议的人员有:各市(州)党委、政府分管农村工作的负责同志、农办主任,各县(市、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记者张爱虎 通讯员章新国 董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