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蕲春管窑:千年窑火重燃生机 --]

-> 蕲春大小事 -> 蕲春管窑:千年窑火重燃生机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admin 2019-10-11 10:28

蕲春管窑:千年窑火重燃生机

[attachment=22030]
岚头矶工艺陶器厂厂长李普法展示刚刚烧制好的陶器。

国庆长假,蕲春县管窑镇“柿外陶园”游客量再创新高,上万人来到这里识陶、做陶、买陶,平均每天销售近200件陶品。负责人何建平高兴地说:“这几年,管窑陶器名声越来越响,恢复昔日荣光,我们很有信心。”“柿外陶园”所属的湖北明窑陶艺有限公司,当年将管窑镇几个老厂整合,成为全镇率先恢复生机的窑厂。国庆假期,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再次踏访管窑镇,欣喜地发现,四大老窑厂全部复苏,迈入生产快车道。
岚头矶工艺陶器厂厂长李普法,比何建平的感受更加强烈。就在3年前,记者来到这里时,厂房紧闭,基本停业,曾经代表中国获得的荣誉和奖杯落满灰尘。去年,镇政府投入200万元,将厂房整旧如旧。今年国庆期间,“李从顺雕塑陶艺作品展”“蕲春之眼作品展”在这里展出,传统古老的技艺与现代表现手法同时呈现,令人流连忘返。
李从顺是蕲春籍著名雕塑家,他的一个梦想就是让管窑重振荣光。管窑镇的制陶业可追溯到宋明时期,蕲河与长江在这里交汇,留下天然优质的泥土,加上世代相传的管窑制陶技艺,使得这里的陶器声名远播,甚至作为国礼馈赠外宾。然而,从上世纪80年代起,市场、人才的流失,让这个全国著名的陶器之乡举步维艰。“烧不出好陶,还叫什么管窑镇?”几年前,本报刊发报道,千年窑火期待重焕光彩。政府全局谋划,引进外流人才,创新传统原料,对接市场所需,近年所有老厂全部复苏。李普法厂长介绍,去年至今,已有20多人从广东、广西、云南来到该厂,以前出走的本地人回来了,外地做得很好的师傅也来了。“近段时间接到的订单就有100多件。”
在李窑厂,正赶上明代龙窑开窑,厂长王亨法给前来参观的游客详细介绍开火烧窑的过程。长约100米的明代龙窑日渐”活跃“,这两年每年都会开窑近10次。王亨法从1985年至今一直担任厂长,见证了龙窑从红火到孤寂、而今又生机勃勃的过程。他介绍,现在每次烧的不仅有日用陶,更多的是工艺陶;不仅有本厂生产的,更有许多高校老师的作品,包括来自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美术学院、江汉大学等高校的教师作品。这些在明代龙窑中烧制的作品,将在武汉集中展出。为适应市场更大的需求,厂里其他龙窑也在修复中。同时,修旧如旧的厂房,将作为管窑文化博览区,让人们看到管窑传统陶品的生产全景。
不约而同地,几家窑厂都与高校合作。省内外已有十几所高校选择这里作为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每逢寒暑假,条件较好的窑厂还会为高校师生安排厂区住宿。窑厂同时设置体验馆,接待中小学生研学。以明窑为例,上半年前来研学的学生就有8000多人次。管窑镇党委书记杨振武介绍,近几年,政府通过旅游公路的建设,将几个老窑厂串起来,老厂新厂都在开发陶艺文化旅游,并以此作为载体,服务大中小幼学生。保护与传承需要生产,更需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认识、了解、喜爱并接受。
目前,管窑镇已启动美术摄影写生基地开发,同时依托港口发展,推进商贸物流和文化旅游。作为重振管窑镇最早的参与者与推动者,杨振武说,“只要我们按照规划一步步踏踏实实地走,管窑镇会一天更比一天好。”


查看完整版本: [-- 蕲春管窑:千年窑火重燃生机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Time 0.022223 second(s),query:1 Gzip dis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