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045阅读
  • 0回复

帮农民增强商品宣传意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sky
 

发帖
3462
铜币
23255
威望
180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9-08-18

  荆楚网消息 (湖北日报) 前些时,我省媒体曾报道过这样一件事:浠水县农民为种植的大量杜仲等中药材卖不出去而发愁,蕲春县李时珍药业集团却正好急需杜仲等中药材。幸亏媒体登出浠水中药材盼“婆家”的新闻,才使得供需双方都解了急。

  在湖北,这样的事例,仅笔者在省城报纸上看到的就不少,诸如:记者报道新洲区城西村农民有25万斤梨子卖不出去,梨农很快就接到100多个求购电话;记者报道阳新板栗滞销,很快就有几十个单位及商户要买阳新板栗;记者报道天门农民有万株石榴苗卖不出去,次日石榴苗便被订购一空……

  类似的情形反复出现,让笔者不禁要问,本地农副产品一边是卖主为产品积压发愁,一边是买主看了报道才知有货,而在记者报道之前,农民为什么不在媒体上做广告介绍自己的产品呢?须知,记者的报道是不无机缘性的,那么还有多少未能报道的产品没有卖出去或者贱卖了?我觉得,这种现象突出说明我省农村有些人还缺乏应有的商品宣传意识。

  有人说,农民不做广告介绍自己的产品,并不是缺乏宣传意识,而主要是舍不得花这笔广告钱。其实,舍不得花这笔小钱来换取大钱,就是一种缺乏商品宣传意识的表现。

  这些年,各级政府派出小康工作队支农,对促进农民发展特色农副业生产等起到了明显作用。可是在支农过程中,却疏忽了对农民进行商品推销意识的引导。不少农民包括一些农村经济组织,还仍然习惯于坐等商家上门,不善于顺应市场经济的潮流,用广告来拓展农副产品的销售市场。本省媒体的广告版充分反映了这个事实:轻重工业产品和各种消费品广告很多,而农副产品的广告却寥寥无几。

  一直以来,农村有些人总是指望媒体用免费的新闻报道来为其传播产品信息。其实,如今不论是在国外还是国内,媒体刊登有推销产品之嫌的新闻报道都是一种忌讳。有时媒体作为“新闻扶贫”,即使登出一些这类新闻报道,也只能是救急性质的,而不可能成为一种常态。所以,农村要解决卖产品难的问题,终究还是要学会在媒体上做广告。

  为此,笔者建议,涉农部门包括支农工作队等,宜多对农民尤其是对农村经济组织进行商品宣传补课;新闻媒体有时在帮助农民化解卖产品难问题时,也宜启发农民主动善用广告来推销自己的产品;农村经济组织和农民自身,就更应自我学会算大账,不要吝啬那几个广告钱。当然,对有些确实比较困难的农村经济组织和农民来做产品广告,媒体也不妨多给予一些优惠。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