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 回
重 阳
两岁娃竟能治愈己病
七岁童施救竟成神医
李时珍七岁那年秋天,其父李言闻送他到蕲州城最好的学堂里去读书,那学堂的斋号叫“启醒堂”。蕲州城位于大别山南麓、长江中下游北岸,始建于南北朝。而蕲州的名字却源于南宋。据史料记载,蕲州城周长九里三十三步,有城门六座,城高一丈八尺。这座神奇的小城吸引了诸多文人墨客和官宦人家,连赫赫有名的荆王府都建在了蕲州城里。
蕲州有史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蕲州城墙全为石砌,建在凤凰和麒麟两山之间。凤凰山上有“凤山寺”,始建于隋唐,而麒麟山上的“玄妙观”则建于北宋,之后又迁至东城门外。
蕲州城三面环水,临江而筑,城东的雨湖,方圆三十余里。雨湖盛产武昌鱼、鲫鱼等。难怪蕲州人说,生在雨湖边,不必下西湖!蕲州人把蕲竹、蕲艾、蕲龟、蕲蛇称为蕲州四宝。人们说,有了这四件宝贝,蕲州人就能世世代代过上太平日子。
瓦硝坝村就在蕲州城东门外,是李时珍的出生地。李家累居蕲州已有数代人了。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五月的一天,李言闻出诊后从十几里外的水家庄往家赶。
晌午,火辣辣的太阳照得头皮发烫。李言闻找到一棵大榕树下喝了几口水,背靠大树闭眼打起盹来。蒙蒙眬眬之中,一位布衣使者从天而降,走到他眼前。李言闻起身施礼,问先生哪里人氏?有何指教?那人双手合十道:在下姓雷,名雷敩,乃黄帝之臣,上古人氏。李言闻道:原是雷公到此,甚幸,甚幸。那人道:一个时辰之后,有一天地之圣人降生在蕲州城外东方,其将治病救人于天下。
李言闻是申时初刻到家的,待他走进家门,接生婆正在院子里洗手,说李言闻来得正是时候,他的儿子刚刚出生。
李言闻给这刚刚出世的二儿子起名李时珍,字东壁。李时珍是个极怪的孩子,从一岁时,他就站在炕上用手指点着窗外的花草,到两岁时,有一次他患了小儿咳,竟站在屋中口嚼甘草。没想到,眨眼工夫他的咳嗽便奇迹般地好了。三岁时,他就在院子里摆弄那些花花草草。有一次,李言闻的朋友来访,问他那些花草的名字。三岁的李时珍竟然对答如流,无一错处。
李时珍四岁时,一天,李言闻从外面回来,一进书房,见李时珍端坐在他的靠背椅上,手持毛笔正写着什么。李言闻将李时珍喝退下去,叫他回屋背《三字经》、《百家姓》。
李时珍读书的学堂,在蕲州城北门外顾家府邸,老师为顾日岩。顾家几代为官。顾日岩之父顾老先生乃蕲州名士,通今博古,学识渊博,经史子集,无所不精。
李时珍每天很早就起来,从东门外步行到北门外去读书。同窗郝小宝乃蕲州四大名门之后,每天坐一顶小轿来上课,一身绫罗绸缎,他瞧不起粗布麻衣的李时珍。
那天,趁着课间休息,郝小宝和几个同学到顾家的假山上捉蟋蟀,手指不小心被蜈蚣咬了一口,疼得他鬼哭狼嚎。不大一会儿,手指便肿成了一棵葱那样粗。李时珍从老师家的厨房窗台上,抓了一把胡椒,嚼碎后敷在郝小宝的手指上。片刻,郝小宝的疼痛便止住了,肿也消了。还有一次,同窗冯玉山在课堂读书时,突患小儿惊风症,先是抽搐,之后便昏迷过去。李时珍几步奔向课堂后面,从柜子里取出麻油灯,将灯芯点燃,用灯火对着冯玉山的太阳穴处慢慢烤,不一会儿,冯玉山真的醒来了。他晃了晃脑袋,像是刚刚睡醒一觉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