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240阅读
  • 0回复

标准化为蕲春农业撑起一片艳阳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天地人
 

发帖
2373
铜币
25189
威望
675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8

    蕲春县位于湖北省东陲、大别山南麓,濒长江,毗皖赣,素有“吴头楚尾”之称,也是一个有着3000年历史的“鱼米之乡”。如今,农业标准化,沐浴着党中央、国务院的三农情怀,承载着科学技术的神奇魅力,一路走来。勤劳智慧的蕲春人民敞开胸怀,用科技,用汗水,为蕲春农业撑起了一片艳阳天。


    2010年,渔业养殖面积扩大到约4600公顷,总产量达到3000吨,总产值7200万元,渔民人均增收800元,增幅26%,直接受益人群达2万人。这一连串数据,诠释了近3年来,蕲春县黄颡鱼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辉煌业绩,农业标准化的滚滚热潮为养鱼大县注入了强劲活力。


    对于黄颡鱼农业标准化项目,蕲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县长为组长,近10个部门及乡镇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实行定领导、定责任、定时间、定任务、定质量、定安全、定效益、定奖惩的“八定”目标责任制,为推进项目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经过深入调研,该县将示范核心区确定在养殖水面宽阔、生态条件优越、技术力量较集中的蕲春县赤东湖渔场。“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赤东养鱼人不负重托,率先吹响了黄颡鱼标准化养殖的号角。


    标准化养殖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了使项目顺利推进,各成员单位围绕高产、高效、生态、安全,通过政策扶持、行政推动、科技支撑和产业引导等措施,狠抓服务,优势互补,协同发力。


    好风凭借力,扶我上青云。美丽的鱼米之乡涌动着新农村建设的春潮。标准化开发项目的实施,提高了黄颡鱼养殖的现代化和产业化水平,获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更加美好的日子还在后头。农业标准化开发方兴未艾的蕲春县,正朝着产业化、多元化的纵深迈进,蕲春珍米、蕲艾等地方特产先后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珍米系列产品远销北京、上海、深圳等全国30多个大中城市,年产值2.5亿元。以蕲艾为原料加工而成的医药保健品更是出口到日本、韩国、东南亚、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全县年产蕲艾2.4万吨,总产值可达4.8亿元。以农业标准化技术为基石,以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名片,以特色产业为龙头,蕲春农业经济正在创造一个无与伦比的未来。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