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残疾儿子的“园丁梦”,蕲春村民毕响应用9年时光,每天怀抱肩背、翻山越岭将儿子送进学堂。此后9年,他又给儿子当“拐杖”,每天搀扶儿子走上讲台。昨日,当儿子毕传高辅导的学生荣获全国创新杯作文大赛(小学组)一等奖、他被评为“优秀辅导老师”的喜讯传来,毕响应饱经风霜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昨日一大早,记者来到蕲春檀林镇乌沙畈村,55岁的毕响应正搀着儿子赶赴学校上课。记者看到,一路上,儿子步履蹒跚,几乎是靠父亲支撑着行走。20分钟后,父子俩气吁喘喘到达学校。此时,上课预备铃声响起,毕响应赶紧将儿子送进四年级教室。
说起儿子,毕响应眼睛有些湿润。1984年初,不到半岁的毕传高突患小儿麻痹症,致右腿残疾,9岁之前还未能上学。他常常拿着姐姐的课本,独自效仿老师讲课,称“长大后要当教师。”
儿子的梦想在父亲心中打下了深深烙印。1992年,9岁的毕传高背起书包,被父亲背着送进学校。此后,父亲每天天没亮下田干活,等儿子起床后,再回来把他背到学校,与老师简单交待几句,又匆匆赶回家接着干活,中午再赶到学校背儿子回家……
毕传高在父亲的背上顺利地读完了小学。1997年,父亲又把他背进离家几十里山路的中学。毕传高说,山路难行,父亲背着他常常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他很多次挣脱下来要自己走,可走不了几步就跌倒,父亲又赶快背起他。“2000年冬天,一场大雪后,山路难行,父亲在背我回家路上,脚步一滑,我们一起滚了下山坡,幸好被树杈挡住。当时父亲满脸是血,我却安然无恙。”这段惊心历程,毕传高至今记忆犹新。
毕响应说,儿子初中毕业后,由于身体原因,没能继续上学,曾经消沉过。最后在他的鼓励下,经过两年自学,完成了高中到大学的相关课程。2004年,被乌沙畈小学聘任教师。乌沙畈小学校长查茂和告诉记者,毕传高任教7年,其父几乎是天天给他当“拐杖”,陪他上学,接他回家,节假日还得搀着他挨家逐户搞家访,村民称他为“陪学爸爸”。
令毕响应欣慰的是,儿子非常热爱教师这份工作,尽管每个月只有几百元补贴,可他干得十分卖力,学生都很尊敬他。他的学生每次在镇上统考中,都是名列前茅,他辅导学生在国家和省市报刊发表作文83篇,其中21人次在国家和省市作文竞赛中获奖。毕传高先后荣获该县“十佳少先队辅导员”、全县“师德标兵”称号,被中国教师教育学会评为“全国教书育人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