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省高星级农家乐授牌颁奖大会现场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家乐发展,省领导多次强调要把乡村旅游和农家乐发展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多次到农家乐检查指导并作出重要指示;分管领导经常研究支持农家乐发展的扶持政策,亲自部署有关工作。
省直相关部门大力扶持农家乐发展,省旅游局先后与省农业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大力发展农家乐旅游的指导意见》;与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大力发展农家乐旅游,促进农民自主创业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星级农家乐主要享受的资金补贴、创业培训和职业培训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等优惠扶持政策。2009年以来,全省利用劳动就业资金1.7亿元对1.7万户农家乐进行补贴。
各地切实加强对农家乐发展的领导,成立工作协调机构,明确了旅游、农业、人社等部门的工作职责。多数县市区和一些重点乡镇制定了加快发展农家乐的扶持政策。
农家乐产业初具规模数量质量同步提升 当前我省农家乐休闲旅游产业已初具规模,呈现出数量与质量同步提升的良好势头。各地创新推出水果采摘游、农家乐休闲旅游节以及“油菜花节”、“桃花节”、“杨梅节”等节庆促销活动,不仅扩大了农家乐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而且有效激发了农民积极性。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共有以农户家庭经营以及合股经营的各类农家乐2.3万余家,直接从业人员26万多人,户平实现经营收入11万元。
省旅游局联合省质监局编制修订了《湖北省农家乐星级划分与评定》,并作为省地方标准下发实施。通过贯彻评定标准,目前全省星级农家乐经营户已占到经营户总数的一半以上。
发展休闲旅游产业面临历史机遇 首先,消费需求日益扩大。我国国民旅游消费呈爆发式增长,国家旅游局提出,“把乡村旅游作为国内旅游的基础工程来抓”。从我省旅游发展情况看,目前,全省以农家乐为主要形式的乡村旅游已占到国内旅游的三成左右。因此,发展农家乐及乡村旅游将成为满足我省国内旅游市场需求重要的途径。
政策环境日益优化。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培育旅游支柱产业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决定》提出,要把旅游产业培育成为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我省农家乐及乡村游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区域战略日益完善。近年来,我省在建设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的大背景下,先后作出了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大别山革命老区试验区、武陵山少数民族试验区等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这些战略都把转变发展方式,统筹城乡发展,特别是发挥乡村生态资源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作为一条重要路径,必将对发挥旅游引擎作用、提升农家乐及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带来新的机遇。
交通设施日益改善。近年来,我省交通建设快速发展,航空、铁路、公路交通体系日益完善,特别是随着高速公路通达里程的不断提高,旅游专用公路及通村公路的改造完善,为旅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便利条件,许多乡村旅游正在成长为新的旅游目的地。
恩施市侗族人家
建设区域性规模型农家乐
我省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实施“一城两圈”旅游发展总体战略,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依托农村自然生态、田园景观、民俗文化和农林牧渔特色资源优势,坚持发展、规范、提升并举,加快产业提档升级,努力形成不同档次、不同形式、能够有效满足不同消费需求的农家乐业态,成片开发建设一批“主题独特,优势互补”的重点区域性规模型农家乐,把农家乐培育成为“产业繁荣、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特色鲜明、服务高效、带动力强”的农村经济发展的龙头型主导产业。
目标任务是:到2015年,发展省级农家乐特色乡镇15个,农家乐特色村(点)100个;星级农家乐经营户达到20000家,其中三星级2000家以上,四、五星级500家;农家乐经营业绩比2011年翻一番。
着力提高农家乐特色化、规模化、规范化水平
科学规划布局,提升集群发展水平
我省农家乐数量不少,但无论单体水平或者整体效果在全国并不知名。差距主要体现在规划和策划水平上。当前,在推进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提档升级中,应以规划引领发展趋势,促进和推动该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编制规划需坚持高立意、高起点,必须做到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建设规划和旅游发展规划等统筹考虑,一并谋划。特别要注意与美丽乡村建设相配套,根据农村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产业实际,突出地域特色,明确市场定位,划出重点区域,为农家乐留出足够的发展空间。
在工作重心上,从抓单体转到抓区块发展,在生态环境优良、发展基础较好、农业产业和乡村文化特色较为明显的区域,扶持建设一批省级“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乡镇”、“农家乐特色精品示范区”等,推进农家乐集群发展,发挥集群效应。
恩施市茶花山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