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湖北省启动了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和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这是继“两圈一带”之后,湖北省区域发展的又一重大决策。
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在湖北省的范围包括恩施州的8个县市和宜昌市的长阳、五峰2个自治县;大别山革命老区试验区初期启动范围包括黄冈市的红安、麻城、英山、罗田、团风、蕲春和孝感市的大悟、孝昌等8个县市。
根据规划,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要坚持生态立区、产业兴区、开放活区、富民稳区。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要按照“红色大别山、发展大别山、绿色大别山、富裕大别山”的要求,把试验区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红色旅游基地、红色文化传播基地、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基地,建设成为全国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先行区、全省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和生态保护示范区。
截至2011年8月,湖北省发改委已为大别山和武陵山两个试验区争取中央投资和安排省投资23亿余元,用于支持试验区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保、社会事业、民生工程等建设。
◇ 专家点评
突破基础设施落后瓶颈
充分发挥区域特色优势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彭智敏
彭智敏称,两个试验区建设的启动,是湖北省“两圈一带”战略的细化,是实施这一战略的重要平台,有着鲜明的区域特色。而突破两个区域基础设施落后,加强周边省份联动、充分挖掘区域内特色,对两个区域发展尤为重要。
“地理位置相对较偏、耕地少、交通不便捷、经济落后。”彭智敏表示,这些都是两个区域共同的特点。与城市圈发展不同,大别山和武陵山的发展,保持其生态环境是重要立足点。从这个立足点出发,更多的要从旅游、加工业产业链、农业产业化这些方面考虑。
彭智敏表示,政府加大投入,改善两个区域的基础设施条件,已经修好的道路要形成网络、相互连通,同时要形成开放的市场,人流、物流、信息流要相互沟通,区域内充分挖掘自身资源特色(如武陵的土苗文化、大别山的红色旅游绿色旅游),形成市场开放、管理从严的格局,谋求区域的最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