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566阅读
  • 3回复

大力推进大别山试验区建设——黄冈市政协委员方荣专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sky
 

发帖
3462
铜币
23255
威望
180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2-01-04

黄冈市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 方荣


本网讯 (记者何启明 胡莹 马海燕 黄春生)“2011年是大别山试验区建设的起步年,而2012年则是大别山试验区建设出成效、出亮点、出经验的关键年。”参加市政协四届一次会议的方荣委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到。

他回顾说,去年,省委、省政府设立大别山试验区,我市实施高位起步,坚持科学谋划,落实办点示范、加强政策对接,在6个县市确定了不同层面、不同类型的32个“点中点”建设项目,共规划建设项目486个,已动工建设项目388个,完成投资156.2亿元。有73家省直单位与我市进行了政策对接,26个省直部门与市政府签订了支持大别山试验区建设合作协议或备忘录,共计规划项目200个,计划项目资金66.47亿元。


  1、2011年大别山试验建设的进展情况及主要成效

  省委、省政府设立大别山试验区是惠及老区“过去未曾有,将来未必有”的重大历史发展机遇,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老区人民的深情厚谊。试验区启动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紧紧围绕建设“四个大别山”的总体目标,坚持“开放先导、创新驱动、全域推进、跨越发展”,高位起步,统筹推进,试验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实施高位起步。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树立目标、强化举措,保持了高位推进的态势不放松。首先抓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刘善桥同志为组长的大别山试验区领导小组,并组建了综合协调、规划项目、材料宣传、检查督办、政策对接五个工作专班;其次宣传发动,先后召开了大别山试验区建设动员大会、工作推进会、“点中点”建设现场会和工作推进会等重要会议;再次抓责任落实,我们将省委8号文件确定的“十项”工作任务、十条扶持政策、“五项”体制机制创新等,一一进行分解,以市“两办”发文,具体落实到市直26个责任单位、责任部门,做到所有部门都有工作目标,人人肩上都有担子;最后抓检查督办,比照仙洪试验区的作法,在黄冈试验区范围内,每月至少搞一次活动,并制定了方案,落实了活动内容和承办单位,以拉练检查、现场督办会、工作推进会等形式推进试验区建设,加强试验区检查督办。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分两次组织市“四大家”领导,试验区六县市委书记、政府分管领导和试验区办公室主任对全市32个“点中点”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地拉练检查。

二是坚持科学谋划。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两增同步、三化同步”的总体要求,我们突出规划引领,高标准制定了大别山试验区总体规划及产业发展规划、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项目建设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等五个专题规划,各县市也聘请专家、学者制定了试验区总体规划和五个专项规划,以及试验区“点中点”建设规划。同时大力构建试验区建设重点项目库,我市入省项目库项目为 844个,总投资额 4758.25亿元。

三是落实办点示范。我们按照省委副书记张昌尔在罗田调研时提出“思想先行、规划先行、试点先行”的要求。结合各县市实际,在六个县市确定了不同层面、不同类型的32个“点中点”建设项目,由县市主要领导牵头负责。目前,6个县市“点中点”共规划建设项目486个,计划总投资711.41亿元,已动工建设项目388个,完成投资156.2亿元。

四是加强政策对接。为用活用足大别山试验区这块金子招牌,市直部门积极开展与省直部门政策对接,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争取省直部门对黄冈最大限度的支持,目前,已有74家省直单位与我市进行了政策对接,26个省直部门与市政府签订了支持大别山试验区建设合作协议或备忘录。2011年,省直有关单位支持大别山试验区建设,共计规划项目200个,计划项目资金66.47亿元(其中跨年度资金17.51亿元)。

五是创新体制机制。今年以来,我们围绕省委8号文件提出的创新五大机制要求,我们就探索开发式扶贫、农村融资体系建设、对口帮扶、涉农资金整合、投融资机制、土地增减挂勾、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林权抵押、生态补偿、产学研结合、风险投资、科技成果转化、灵活用人机制等课题,组织扶贫、发改、财政、国土、环保、林业、科技、组织部等8个部门开展了为期两个多月的调查研究。目前,已就试验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多元化投融资、科技、人才吸引和激励、林权抵押贷款等方面出台了体制机制创新文件。

六是强化舆论宣传。我们牢牢把握试验区建设的脉搏,把加强舆论引导、开展舆论监督、提供舆论支持作为推进试验区建设的重要措施来抓。着力以试验区简报、新闻、消息、纪实、宣传册等多种方式加大试验区宣传力度,在人民日报、湖北日报、湖北电视台、武汉都市圈、红色大别山、黄冈日报、黄冈政府网等多家媒体、杂志、报刊上,全面宣传了黄冈推进试验区建设的新成就、新气象、新经验、新典型。今年以来,我们共计编发大别山试验区工作简报34期,撰写典型材料、汇报材料100多份,编辑整理大别山试验区学习资料200本。
离线sky

发帖
3462
铜币
23255
威望
180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2-01-04


  2、2012年推进大别山试验区建设的基本思路。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大别山试验区建设出成效、出亮点、出经验的关键年。我们将围绕实现“三个跨越、三个崛起、三个提升”的奋斗目标,抢抓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的重大机遇,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重大项目建设为载体,全面实施开创战略,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全力打造红色黄冈、绿色黄冈、发展黄冈、富裕黄冈。

一是落实规划项目建设。我们将以试验区建设总体规划和五个专项规划为引擎,以更大的气魄、更宽广的视野来谋划试验区各项建设工作,瞄准国家和省里的项目“笼子”,加快谋划一批大交通、大水利、大产业、大生态、大民生等重点项目,并做好一些重点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借助试验区多上项目,真正使试验区建设目标任务具体化、项目化。

二是全力抓好“点中点”建设。按照“红色精神、绿色发展、特色开发、创新动力”的新理念,进一步激发奋勇争先、争创一流的决心,再次掀起试验区“点中点”建设的新高潮。在“点中点”中进行乡镇扩权、新农村建设、土地流转、融资平台建设、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体制机制创新、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跨乡镇连片推进扶贫开发等方面的改革创新,赋予“点中点”先行先试权,政策向“点中点”优先倾斜,项目向“点中点”优先摆布,路子在“点中点”中探索,经验在“点中点”中创造,问题在“点中点”中发现,把“点中点”办成经济发展的聚集区,绿色发展的景观带,乡村文明的展示窗,老区形象的样板间。

三是激发体制机制创新活力。把先行先试的政策用足用活,发挥到极致,以创新增内生动力,以创新优化环境,以创新促扩大开放,以创新树立老区新形象。继续探索扶贫开发、多元化的投入、科技人才、环境保护和生态补偿、土地利用等体制机制创新的方式和方法,寻找打开试验区瓶颈的钥匙,再研究出台一批推动试验区建设的体制机制创新文件,真正开启试验区建设的活力之源。

四是强化政策项目对接。继续积极开展与省直部门进行政策对接,争取更大的资金、政策向黄冈倾斜,全力构建与省直部门政策对接不松懈、支持力度不减弱,不达目标不脱钩的长效机制。已经与省直部门对接并签有协议或省直部门已经出台文件和方案的,抓紧项目资金的落实,还没有形成书面材料的,要继续与省直部门进行对接。

五是加大宣传舆论力度。利用各类媒体、报刊、杂志大肆宣传大别山试验区建设的进展情况及经验成效和亮点,形成试验区建设的强大舆论氛围,激发试验区建设的强大合力。六是加强检查督办。加大各县市试验区建设和“点中点”项目建设的检查督办考核力度,建立和完善试验区规划、项目建设进展情况的备案和定期通报制度,采取月统计、季检查、年考核的督办方式。继续比照仙洪试验区的作法,一月安排一次活动,全面推进试验区各项建设工作。
离线sky

发帖
3462
铜币
23255
威望
1801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2-01-04


  3、新世纪以来,我市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作法及成效。

  新世纪以来,我市扶贫开发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紧密联系实际,根据贫困人口因环境恶劣致贫、因闭塞落后致贫、因素质低下致贫、因病残致贫等不同原因,采取了“四个结合”的方式,全领域纵深推进扶贫工作。

一是整村推进与扶贫到户相结合。对基础薄弱、发展滞后、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重点贫困村实施整体开发、整村推进,在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同时,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稳定农村干部队伍,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对有劳动能力和发展愿望的贫困户进行特别资助、个别扶持,促进区域整体脱贫。

二是改善条件与提高能力相结合。全面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对自然环境恶劣的高山低湖易旱易涝村,实施整体搬迁;深入开展贫困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就地创业培训,提高就业脱贫、稳定增收的能力。

三是激发内力与借助外力相结合。放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激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积极招商引资,把引资与引智、引技术、引产业结合起来,引进一个老板、发展一个产业、致富一个片区。四是向上争取与向下挖潜相结合。积极向上争取扶贫开发政策和资金,整合扶贫力量,扩大扶贫的投入力度;在市内实施定点帮扶、对口帮扶、部门帮扶,形成扶贫开发的强大合力。10年来,共对1788个重点贫困村和老区村实施整村推进,解决了70万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贫困户劳动力转移培训6.3万人,扶贫搬迁1.17万户、4.66万人,改造农村危房1.7万户,223.8万农村人口喝上了自来水,农村低保人数达到35.8万;累计硬化通村公路1.42万公里,客车、宽带通村率达95%和92.5%,固定电话和有线电视实现村村通。

  4、新的十年,我市扶贫开发工作推进思路。

  在新一轮扶贫攻坚中,我市面临着大别山试验区和大别山片区扶贫攻坚的机遇叠加,这是我市扶贫开发乃至经济社会发展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将抢抓机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扎实推进扶贫攻坚工作。

一是谋划扶贫攻坚的大战略。按照建设“红色大别山、绿色大别山、发展大别山、富裕大别山”的总体要求,谋划好扶贫攻坚的战略目标、任务和举措。把扶贫开发作为推动黄冈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作为大别山试验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坚持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两轮驱动,坚持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到户同步推进,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有机结合,坚持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统筹兼顾,加大扶贫投入力度,提高发展能力,提高扶贫开发水平。

二是明确扶贫攻坚的新路径。坚持“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基本思路,把片区开发扶贫攻坚规划与大别山试验区规划有效对接,做到目标对接、任务对接、项目对接、帮扶单位对接、责任对接、保障措施对接。在编制规划时,着眼于解决制约大别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加强区域性重要基础设施建设,突出特色产业发展,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确保各类资源向最困难的区域、最困难的人群倾斜,使贫困群体优先受益,努力实现区域整体脱贫致富。

三是构建扶贫攻坚的硬支撑。区域发展核心是产业支撑。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大力实施百亿园区、百亿产业、百亿企业“三个一百”工程,壮大工业规模,提升工业层次,促进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增加贫困群体就业机会。坚持用工业化理念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强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及加工产业体系建设,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拓宽贫困群体增收渠道;做强做大做优大别山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业,使其成为大别山革命老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是打造扶贫攻坚的大平台。以大别山试验区和片区规划为平台,以“脱贫奔小康试点、连片开发、整村推进、扶贫到户”为举措,全面、有序地推进扶贫开发。纵深推进脱贫奔小康试点,着力实施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大项目建设。积极实施连片开发,稳步推进扶贫综合开发项目区建设,探索和实施跨村、跨乡、跨县等三类区域的连片开发。继续实施整村推进,“十二五”期间,选择330个重点贫困村、100个插花贫困村、310个重点老区村实施整村推进工作,做到推进一个村、脱贫一个村、长远致富一个村。全面实施扶贫到户,对贫困人口分类指导,帮助农村贫困户发展致富产业,扎实推进农村贫困户能力建设。五是营造扶贫攻坚的大环境。坚持并完善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工作责任制,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目标考核内容,科学制定片区内各县市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继续大力实施扶贫帮扶工程,动员组织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充分发挥社会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引导多方资源支持贫困地区发展。进一步完善扶贫开发体制机制,加大投入,创新地方财政扶贫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创新跨地区协作机制,创新扶贫资金整合机制,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
离线qcip

发帖
3392
铜币
14462
威望
2496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2-01-05
大别山旅游什么时候能弄出名气来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