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冈市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 方荣 本网讯 (记者何启明 胡莹 马海燕 黄春生)“2011年是大别山试验区建设的起步年,而2012年则是大别山试验区建设出成效、出亮点、出经验的关键年。”参加市政协四届一次会议的方荣委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到。他回顾说,去年,省委、省政府设立大别山试验区,我市实施高位起步,坚持科学谋划,落实办点示范、加强政策对接,在6个县市确定了不同层面、不同类型的32个“点中点”建设项目,共规划建设项目486个,已动工建设项目388个,完成投资156.2亿元。有73家省直单位与我市进行了政策对接,26个省直部门与市政府签订了支持大别山试验区建设合作协议或备忘录,共计规划项目200个,计划项目资金66.47亿元。 1、2011年大别山试验建设的进展情况及主要成效 省委、省政府设立大别山试验区是惠及老区“过去未曾有,将来未必有”的重大历史发展机遇,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老区人民的深情厚谊。试验区启动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紧紧围绕建设“四个大别山”的总体目标,坚持“开放先导、创新驱动、全域推进、跨越发展”,高位起步,统筹推进,试验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实施高位起步。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树立目标、强化举措,保持了高位推进的态势不放松。首先抓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刘善桥同志为组长的大别山试验区领导小组,并组建了综合协调、规划项目、材料宣传、检查督办、政策对接五个工作专班;其次宣传发动,先后召开了大别山试验区建设动员大会、工作推进会、“点中点”建设现场会和工作推进会等重要会议;再次抓责任落实,我们将省委8号文件确定的“十项”工作任务、十条扶持政策、“五项”体制机制创新等,一一进行分解,以市“两办”发文,具体落实到市直26个责任单位、责任部门,做到所有部门都有工作目标,人人肩上都有担子;最后抓检查督办,比照仙洪试验区的作法,在黄冈试验区范围内,每月至少搞一次活动,并制定了方案,落实了活动内容和承办单位,以拉练检查、现场督办会、工作推进会等形式推进试验区建设,加强试验区检查督办。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分两次组织市“四大家”领导,试验区六县市委书记、政府分管领导和试验区办公室主任对全市32个“点中点”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地拉练检查。二是坚持科学谋划。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两增同步、三化同步”的总体要求,我们突出规划引领,高标准制定了大别山试验区总体规划及产业发展规划、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项目建设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等五个专题规划,各县市也聘请专家、学者制定了试验区总体规划和五个专项规划,以及试验区“点中点”建设规划。同时大力构建试验区建设重点项目库,我市入省项目库项目为 844个,总投资额 4758.25亿元。三是落实办点示范。我们按照省委副书记张昌尔在罗田调研时提出“思想先行、规划先行、试点先行”的要求。结合各县市实际,在六个县市确定了不同层面、不同类型的32个“点中点”建设项目,由县市主要领导牵头负责。目前,6个县市“点中点”共规划建设项目486个,计划总投资711.41亿元,已动工建设项目388个,完成投资156.2亿元。四是加强政策对接。为用活用足大别山试验区这块金子招牌,市直部门积极开展与省直部门政策对接,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争取省直部门对黄冈最大限度的支持,目前,已有74家省直单位与我市进行了政策对接,26个省直部门与市政府签订了支持大别山试验区建设合作协议或备忘录。2011年,省直有关单位支持大别山试验区建设,共计规划项目200个,计划项目资金66.47亿元(其中跨年度资金17.51亿元)。五是创新体制机制。今年以来,我们围绕省委8号文件提出的创新五大机制要求,我们就探索开发式扶贫、农村融资体系建设、对口帮扶、涉农资金整合、投融资机制、土地增减挂勾、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林权抵押、生态补偿、产学研结合、风险投资、科技成果转化、灵活用人机制等课题,组织扶贫、发改、财政、国土、环保、林业、科技、组织部等8个部门开展了为期两个多月的调查研究。目前,已就试验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多元化投融资、科技、人才吸引和激励、林权抵押贷款等方面出台了体制机制创新文件。六是强化舆论宣传。我们牢牢把握试验区建设的脉搏,把加强舆论引导、开展舆论监督、提供舆论支持作为推进试验区建设的重要措施来抓。着力以试验区简报、新闻、消息、纪实、宣传册等多种方式加大试验区宣传力度,在人民日报、湖北日报、湖北电视台、武汉都市圈、红色大别山、黄冈日报、黄冈政府网等多家媒体、杂志、报刊上,全面宣传了黄冈推进试验区建设的新成就、新气象、新经验、新典型。今年以来,我们共计编发大别山试验区工作简报34期,撰写典型材料、汇报材料100多份,编辑整理大别山试验区学习资料200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