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544阅读
  • 2回复

《青盲》中张海峰扮演者于和伟个人资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sunsky
 

发帖
3408
铜币
32529
威望
124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2-04-10

《青盲》张海峰扮演者于和伟个人资料及照片

人物资料
  于和伟
  星 座:金牛座
  身 高:179cm
  体 重:65公斤
  小名:和和、主公、于老师,皇叔(黄酥)
  粉 丝:禾苗
  职称:国家三级演员
于和伟个人作品
电视剧(以拍摄时间顺序为准)
  1999年《曹操》 饰 荀 彧。
  2000年《深圳女人》 饰 乔 蒙。
  2001年《卧龙小诸葛》 饰 鲁 肃。
  2002年《省委书记》 饰 罗县长。
  2002年《王记大排档》 饰 西瓜。
  2002年《原则》 饰 史天成。
  2002年《水晶缘》 饰 苏海东。
  2003年《大宅门2》 饰 白占安。
  2003年《追日》 饰 木村一郎。
  2003年《历史的天空》 饰 万古碑。
  2004年《敌后武工队》 饰 贾 正。
  2004年《谁可相依》 饰 钱书明。
  2004年《与爱同生》 饰 周国通。
  2004年《搭错车》 饰 苏民生。
  2005年《霓虹灯下的哨兵》 郝铁蛋。
  2005年《孝子》 饰 沈致公。
  2005年《真情年代》 饰 李和平。
  2005年《局中局》 饰 周英文、赵天宇。
  2005年《岁月》 饰 吴 过。
  2006年《男人底线》 饰 赵通达 。 
  2006年《我爱芙蓉姐》又名《寻夫记》 饰 常 青。
  2006年《华容道》 饰 郭 林。
  2006年《追根究底∕面具》 饰 常思远。
  2006年《战地浪漫曲》 饰 唐副司令。
  2007年《光荣岁月》饰 玉岷。
  2007年《锁春记》 饰 庄世博。
  2007年《漂亮的事》 饰 江百川。
  2007年《纸醉金迷》 饰 范宝华。
  2008年《家仇》 饰 张天心。
  2008年《特战先锋》 饰 毛人凤。
  2009年《三国》 饰 刘 备。
  2009年《幸福在路上》饰 马刚。
  2010年《冰是睡着的水》饰 周新宇。
  2010年《老马家的幸福往事》 饰 莫文辉 。  
  2010年《青盲之越狱》 饰 张海峰〔代号青盲〕。
  2010年《中国1921》饰 陈独秀。
  2010年《兵临城下》 饰 杨少诚 。
  2011年《男人的战争》饰唐继山。
  2011年《天下人家》饰唐中秋。
  2011年《连环套》饰孟庆凡。
  2011年《奸细》反一号 江一平
  2011年《我是特种兵之国之利刃》饰康雷(铁拳团团长)
  2011年《大家庭》饰 袁刚
  2012年《青盲》饰张海峰
于和伟喜剧作品
  情景喜剧《王记大排档》饰西瓜
于和伟小品作品
  金狮奖第四届全国小品比赛获奖
  参赛小品《就这一个字》获银奖,于和伟获表演奖。
于和伟电影作品
  南京电影制片厂《铁血柔情》饰演刑警队长阿龙。
于和伟所获奖项
  2011年获南方盛典最佳男演员奖《幸福在路上》
离线sunsky

发帖
3408
铜币
32529
威望
1248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2-04-10

于和伟相关采访

  【于和伟和他塑造的荧屏形象】每个坏人,都有“坏”的缘由

  记:有些演员会介意演坏人,你却一个接着一个演,为什么?

  于:我演的第一个所谓坏人就是万古碑。《历史的天空》播出后,万古碑出名了。这个圈就是这样,一个角色成功了,演员就容易被定型。制片商会认为你同样类型的角色也能演好,于是来找你演的都是相似类型。作为一个刚进入电视圈的演员,与其说自己选择角色,不如说是角色选择我。演员分两种。一种是角色靠近演员,一种是演员靠近角色。角色靠近演员的,比如梁朝伟,他的每个角色都可以有他自身忧郁、含蓄的气质。他的个人魅力让他能从容自由地选择角色。但大部分演员都做不到这一点。所以《历史的天空》后,我连演了三四个反派角色。不过我觉得没关系,虽然一开始是角色选择我,但我自己也可以对角色进行二次选择,通过我的表演把这些角色区分开。 [于和伟] 记:怎么区分?

  于:每一个坏人的“坏”,都不是无缘无故的。他们有他们的理由,内心很丰富,不是那种模式化的坏。比如万古碑,他也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坏”。电视剧里,东方闻樱死后,万古碑来到她的墓前,没流眼泪甚至面无表情,但他在墓前完整地唱完了东方闻樱死前没唱完的那首歌。这个细节是我加进去的。因为我相信万古碑表现出来的“坏”,有他自己的理由。
  同样,其他坏人都有他们的理由。我演了很多反派,但没有把他们看成是“反派”。我把他们当成真实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感基础和行为逻辑。比如《搭错车》里的生父苏民生,当他望着阿美离去的飞机,也会流眼泪。他们都是真实的人,我不讨厌这些坏人。如果你讨厌一个人还要去演他,出来的效果会脸谱化。

  想当“好人”,表现内心力量

  记:《真情年代》里,你却演了一个打着灯笼也难找到的好人。是不是为了改变自己的戏路?

  于:有关系。《历史的天空》后,李雪健老师对我说,你以后一定要找到一个非常非常“好”的角色去演。他的意思是,我有能力去演一个“好人”,也应该演一回“好人”。我拿到《真情年代》的剧本,第一时间就决定要演。理由只有一个:这次是个好人。其实,好人不好演,因为我们对好人的要求会更严格,要够好,也要够有特点,才能出彩。

  记:这么说,是不是指好人更难演?

  于:好人和坏人,的确有是非善恶的判断标准。但作为演员,你不是好人坏人的评判者,你只是他们自己。你必须要求自己找到角色的情感和精神。换句话说,好人坏人是否难演,取决于你是否能体验角色的内心。

  记:如果你可以完全自由选择角色,你会倾向于演好人还是坏人?

  于:好人。我希望通过自己的表演展现人性的善良。毕竟,好人可以让观众感染到更多积极、向善的阳光面,这样的角色也更有力量。这样说,也不意味着我拒绝演反派,比如《纸醉金迷》的范宝华,看着挺坏的,但他身上也有令人震撼的东西。其实,我想演的角色不是简单的坏人或好人,我想演能传递更多内心力量的人。

  ·每个配角,都是完整个体

  记:你和高希希已经合作了8次。但从《历史的天空》开始,你一直演配角。直到他导《漂亮的事》,终于“扶正”做了主角。那是第一次当男主角吗?

  于:第一次当男主角应该是在《局中局》,全剧900多场戏,我占了800场,演一对双胞胎兄弟。

  记:我们经常感慨,一个会演戏的为什么只能当配角?我们也会好奇,他当了多次配角后终于当上主角时的心态。

  于:每一个角色,我都没当他们是配角。如果真把他们当配角了,也许永远只能演配角了。的确,每部剧都是以主角为线索讲故事的,配角是为配合主角而设置的。但即便是配角,也是完整的个体,而不是一个单纯配合主角的角色。如果你不去丰富他们的情感层面和心理脉络,只是怀着帮衬主角的心态,那就真的永远只能当配角了。

  记:第一次和高希希导演合作《历史的天空》,当时是怎么获得这个机会的?

  于:归功于对我有知遇之恩的三位编剧蒋晓勤、姚远、邓海南。我是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的演员,他们是话剧团的编剧,也是《历史的天空》的编剧。我演过他们的话剧,他们了解我,知道我能演什么角色,当时一起向高导推荐了我。我的性格比较内向,也不太和别人交流,每天拍完戏就回宾馆待着,所以一开始也不知道高导对我的看法。有一天,剧组里其他人跟我聊天,聊到高导,说他拍摄时经常会通过监视器观察我,说别看这于和伟年龄不大,但表演时状态很成熟。这话给了我很大的自信。

  记:和同一个导演合作这么多部作品,会担心观众审美疲劳吗?

  于:这些戏里,每个角色都截然不同。我自己也害怕这种疲劳感什么时候会来,所以尽量在每部戏里带给观众不同的新鲜感。当然,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局限性,不可能完美。总是重复相同的角色,自己首先就会不安,也会排斥。

  ·学习表演,为梦想而努力

  记:为什么会想到去当演员?

  于:每个男孩或多或少都有过警察情结。我少年时的愿望就是当一个除暴安良、匡扶正义的警察。如果当不了警察,我就想当一名演员,因为当演员可以扮演警察。

  读中学时,我喜欢唱歌,挺有文艺细胞。当时家里条件不好,没有能力供我读大学。中学毕业前,抚顺幼儿师范学校来招生,老师建议我去考,这样三年后就能工作。我考上了,在那儿学了三年音乐。学校里几乎全是女生,少数几个男生就成了被关注的对象。那时年纪小,爱慕虚荣,成天在乎的是女孩们的目光,关心的是自己的鞋子够不够白之类。三年后,面临毕业,才发现自己白白浪费了三年,什么东西都没学会,更没有信心去当老师。正巧,那时抚顺话剧团招人。40多人考,招一男一女,我考上了。

  到话剧团不久,有了一个去剧组工作的机会。我在镜头前特别紧张,几乎什么都不会。别人问我:“你不是话剧团的吗?怎么连普通话都不会?”我说我刚到话剧团。他说:“刚到也不行,也不能光凭年轻和长相混饭啊。”回去后,我马上练普通话,也才知道了有专门学表演的学校:中戏和上戏。

  记:你后来念了上戏的表演专业?

  于:一开始考的是中戏,考上了,但是委培的,念完后要回原籍。我想有更广阔的天地,又去考了上戏的本科表演专业。也考上了。买了一张火车票,就上了去上海的火车。记得当时一车厢全是上海人,我根本听不懂他们在讲什么,感觉就像来到了外国。1996年上戏毕业后,我去了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在那待了四年,演了四部话剧。
离线sunsky

发帖
3408
铜币
32529
威望
1248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2-04-10

  ·提醒自己,少一点浮躁
    记:《历史的天空》是2003年演的,作为电视剧演员,你当时差不多才算起步。但距离考上上戏,已经过去了足足11年。你觉得自己算是大器晚成吗?

  于:我还没有“成”,我还在爬坡。我的梦想是能演好剧本里的角色。但是好剧本好角色会因为你还不够知名而放弃你。当我的表演魅力达到能自由选择剧本和角色时,我才会觉得自己真“成”了。

  至于现在算不算晚。我觉得不算早,但也不晚。毕竟,在演员中,我已经算幸运了。有很多有实力的演员或许一辈子都没能获得机会。

  记:那你满意你现在的状态吗?

  于:基本满意吧。现在的作品给了我7分的信心。我觉得自己还可以,也在不断提醒自己,浮躁少点再少点。

  记:如果有一天,更有名了,会怎样想?

  于:我会更反思自我。人心容易膨胀,鲜花越多掌声越多,就越容易迷失。我希望自己能够更踏实些、更朴实些。
于和伟相关介绍

  2004年秋,给张丰毅拍照片的时候听他说刚拍完电视连续剧《历史的天空》,是他自《和平年代》后主演的又一部大戏,他强力向我推荐,于是我买来这部电视剧的光碟一口气把它看完。张丰毅是大牌,把姜大牙演得血肉丰满是我意料之中的结果,而出乎我意料之外的倒是剧中人物万古碑的出彩儿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全剧终了时我特意查看了演员表中万古碑的扮演者,他叫于和伟,是一个很陌生的演员。多少天前,和影视公司的一位仁兄闲扯,聊到最近实力强劲的几位演员时他向我提起了于和伟,我心里一动,问他于和伟如何算得实力强劲。这位仁兄问我看了《历史的天空》、《搭错车》没有,我故意说没有。他胸有成竹地说,看了就知道他说的话是有根据的,于和伟绝对是一位极具发展潜质的实力演员。不成想,多少天后,于和伟还就真的坐在了我的面前。

  于和伟是那种慢热的人,彼此不熟他就不爱说话,话不投机他就越发的蔫儿,如果聊对了口他会说得滔滔不绝,不说一底儿掉就不会尽兴。剧本看完了,他最怕在剧组里向导演阐述自己对角色的想法,因为角色还停留在纸上,角色还仅是概念,他必须在镜头前演了两三场戏后才能知道自己的这个角色该如何修饰,他对角色的想法也才能够成型。于和伟说,纸上的角色是要靠演员在表演中不断完善的,演员对角色处理的灵感也来自于镜头前的表演,所以在开机前让他谈角色的处理无异于纸上谈兵。于和伟还有一很古怪的性格,照理说他也是老演员了,各种世面也见过了,但他依然特认生。剧组的人来自五湖四海,于和伟初来乍到时可能一个人都不认识,这种情况对于别人也同样存在,别人在一起混个两三天就都熟了,可于和伟就不成,他宁愿躲在一角傻笑着看着大家来来往往而不说一句话,有时拍戏过了一半时间他依然还是这种状况,甚至在剧组里有些人都忽略了他的存在,直到最后他才与大家“同流合污”,这时大家才明白,于和伟这小子是假清高,他跟大家闹起来说起来比任何人都欢势。“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每个人的性格不尽相同,这也不能强求,但有一点大家是共识的,于和伟的戏是没挑儿。

  于和伟的认生来自于他的家庭和他的经历。他出生在辽宁抚顺,家中哥哥姐姐有八个,他老九,最小。就在他似懂事又非懂事的三岁,父亲去世了,九个孩子由母亲一人拉扯养育。在于和伟的记忆中,母亲养的孩子比谁家都多,家里的生活水平却比谁家都差,母亲没有工作,在街道上做各种小买卖,于和伟从小就帮着母亲忙这忙那。在母亲看来,小儿子读几年小学就成了。在于和伟上完初中,母亲就跟他说,家里供不起他上学的学费了,不如跟着母亲做买卖。于和伟的母亲是一位脾气暴躁又很倔犟的人,在别的家庭,家中老小是受宠的,但于和伟却没有这样的幸运,母亲气起来抓起什么物件都会不手软地把于和伟打一顿。于和伟很怕母亲,但他又不愿遵从母亲的想法,他想上学。正在这时,抚顺艺术学校到于和伟的中学招生,老师看中了于和伟,要把他招进表演班。于和伟特别兴奋,他小时候看电影,非常羡慕那些做演员的,总幻想着自己也能当演员。回到家,他把这一消息告诉了母亲,谁知母亲坚决不许他去。母亲以为,目前家里面临的首要问题是生存,不让小儿子读书是为了省钱,可母亲万万没有想到小儿子却要去学当时还被人瞧不起的表演,学表演还不如去读书。于和伟的性格与母亲一脉相承,他一旦倔犟起来是没人能让他回头的。小儿子的不从让母亲勃然大怒,她顺手抄起一把扫帚砸向于和伟,于和伟躲闪不及,右脸被扫帚枝扎破,血流了下来。于和伟从来没有这般的气愤,他转身走出了家门。这之后,他与母亲形同陌路。于和伟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他的骨子里积淀下来的是要强的犟劲,外表上却给人沉默寡言的印象。母亲不给学费,他又不愿向哥哥姐姐要,就向同学借,打工挣点钱再还,在家母亲发脾气的时候,他索性就跑到能容他的地方住一晚,甚至在暖气管道中睡一宿。两年的艺校学习过去了,于和伟毕业分在了抚顺市话剧团,成了拿微薄工资的正式职工,他的努力并没有被母亲看好,母子的关系依然紧张。20世纪80年代后期,抚顺市话剧团的演员都在积极找关系到外面走穴挣钱,人心散失,话剧团一年也没有三两场演出,认生的性格让于和伟磨不开面求不了人,于是他整天无所事事,本以为进了话剧团会让他的生活光彩起来,可事实让他更加郁闷。他还不到20岁,难道他的青春就这样度过?突然有一天他得到一个消息,北京和上海都有戏剧学院,每年都在招生,他听了,不禁在心中生出向往,觉得自己应该去试试。
  他来到北京的中央戏剧学院,被人告知这一年不招表演班的本科生,于是他坐着火车直奔上海戏剧学院。几个月后,他收到了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的录取通知书。一天下午,于和伟疲倦地躺在床上昏昏欲睡,他隐约感到身上轻轻盖了一件东西,微睁眼,见是母亲为他盖了一件被单,他听见母亲转身离去时嘀咕着:“这小子真不容易。”这句话让于和伟与母亲僵持了几年的关系得以和解。母亲看到了小儿子努力的结果,她终于理解了小儿子的追求。于和伟上学是要付学费的,上海的生活费在全国也是名列前茅的,这一切对于他来说都是难题。于和伟的母亲没钱,八个哥哥姐姐凑钱也还不够,无奈,于和伟想出一个主意,请求话剧团团长同意他带着工资去上学。于和伟买了礼品找到团长的家,团长听了,说,毕业了还回来吗?于和伟说,只要让他带着工资,他一定回来。团长说,上学去了还要带着工资,这在单位是从没有过的事。团长沉吟良久,让于和伟回家等,他们要研究研究,并让他把礼品拿走。于和伟死活不拿,走了。过了几天,团长没有找他,他便再次敲了团长的家门,团长见到他,说,话剧团没有这个先例,还是另想办法吧。团长把礼品送到他的手里让他带走,出门时团长看他垂头丧气的样子,心里着实不忍,就让他去找文化局局长,团长说,如果局长答应,一切就好办。于和伟出了团长的家就直奔局长的家,真的就找到了局长,局长听了原委,先说还是尊重团长的意见,见于和伟急得脑门上冒出了汗,面红耳赤地抓狂,便转了话说,要与团长商量,让他回家等。于和伟送上礼品,被局长谢绝。他走出局长的家来到外面,第一次感到自己那么的悲哀,他仰望墨蓝的天空,眼泪流了下来。他从没流过泪,哪怕母亲打他狠了也没流过。又过了几天,音信全无。于和伟来到局长的办公室,正撞着局长和团长在一起,局长看到于和伟来了,就对团长说:“这小于是话剧团的吧?他考上了上海戏剧学院,这在咱们这旮嗒还是头一个吧?”团长连忙说是。局长说:“这是老光荣的事儿啊,小于是人才啊,将来话剧团就需要这样的人,他学完了不还回来吗?让他写个字据,带着工资去吧。”团长照办。
和高希希导演的合作

  自2002年至今,于和伟与高希希导演已经10次合作,如果再加上舞台剧就是11次。对于“御用演员”的说法,于和伟表示自己“很幸福”:“他是一个难得的优秀导演,有他的人格魅力,就像他信任我一样,我也是信任他的,这是一种幸福感。”

  于和伟与高希希合作的作品:

  《历史的天空》 《搭错车》 《真情年代》 《男人底线》 《光荣岁月》(客串)

  《纸醉金迷》 《与爱同生》 《三国》 《天下人家》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