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127阅读
  • 0回复

六措并举 黄冈市力推茶叶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yycadmin
 

发帖
1995
铜币
22151
威望
509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2-06-23

6月21日讯:茶叶、水果产业作为黄冈市特色产业,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了经济来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重要产业支撑。“十二五”开局以来,在湖北省农业厅的精心指导下,在黄冈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农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文件精神,明确责任目标,狠抓关键措施落实,水果、茶叶产业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基地规模不断扩大,产品质量稳步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逐步推进,品牌建设初见成效。
    2011年,全市茶叶产值达13.9亿元,比2010年增长18.8%;水果产值达3.68亿元,比2010年增长42.1%。2012年,全市茶叶生产继续保持稳定快速发展态势,春茶预计产量1.63万吨,产值11.7亿元,均价71.78元/公斤,与2011年同期相比,分别增产10.1%,增收20.2%,均价提高9.19%,其中名优茶预计产量达到0.9万吨,产值9.36亿元,均价104元/公斤,与2011年同期相比,增产11.1%,增收20.3%,均价提高8.29%。黄冈市发展水果、茶叶产业的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行政力量推动,明确产业发展思路。一是成立领导小组推动。市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农业的副市长担任组长的黄冈市特色产业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每年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农业特色产业,定期组织开展调查研究,为企业、茶农、果农解决政策上的难题,推进了茶叶、水果产业的发展。二是出台指导文件推动。2011年市政府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大别山桑茶药板块经济区建设的意见》,明确了大别山桑茶药板块经济区建设的主要目标和工作重点。三是召开现场会推动。2011年11月18日,市政府在罗田县召开了大别山桑茶药板块经济区建设现场会,进一步明确了下一阶段大别山桑茶药板块经济区建设的思路、目标和任务。
  (二)推行标准化生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一是加强基地建设。坚持以连片种植,规模经营为原则,分区域选好茶叶、水果品种,采取补贴种子种苗,引导合作社统一订单、统一供种、统一技术规范、统一产品标准、统一集中收购的方式,广泛发动群众连片种植的积极性。同时,加强基地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水源和排灌条件,提高旱涝保收能力,确保种有所收、收所能售、售有所效,确保基地稳步发展。2011年,全市已建成茶叶、水果生产基地56万亩,其中千亩以上连片茶叶基地18 个,水果基地5个;建设茶叶、水果良种繁育基地1590亩,生产繁殖种苗3.1亿株,有力支持了茶叶、水果新基地建设。二是完善标准体系建设。按照国家农业部标准园创建的要求,做到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努力实现“六个100%”,即100%生产资料统购统供、100%种苗统育统供、100%病虫害统防统治、100%商品化处理、100%品牌化销售、100%达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大力实施品质提升战略,建立健全产品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逐步形成完整、系统的标准体系。三是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提高“三品”的认证率。同时,依法履行监管职责,加强认证产品的证后监管和质量监测,规范茶叶、水果产品包装标识管理,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确保茶叶、水果品牌产品的知名度和信誉度。目前,全市名优茶比例已达45%,优质果率已达68%。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达到9.46万亩,全市已有42家茶叶生产企业获得了食品生产许可证(QS标识),有5家企业通过了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三)开展农业综合服务,助推产业提档升级。一是推行科技服务。全市结合“送科技下乡”、“三万”活动,大力推广茶叶机械化修剪、机械化采茶、机械化耕作、机械化防虫和乌龙茶红茶加工配套集成技术,果树主推起垄栽培、高接换优、覆膜控水、增光提糖、产后处理及贮藏保鲜等技术。2011年,共举办科技培训班(会)200多次,培训茶农、果农5.5万人次,印发技术资料4万余份。二是推行信息服务。利用已搭建的“农业新时空”、“黄冈手机报(惠农版)等通讯平台,发布茶叶、水果信息8.5万条。三是推行合作交流服务。加强与湖北省农科院、华中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的协作与交流,实现合作开发、信息共享、资源共用,提高茶叶、水果产品的科技含量。
  (四)做大做强市场主体,促进产业化经营。一是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十二五”以来,我们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植了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带动了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目前,全市有10多家民营龙头企业和40多家骨干茶场;茶叶、水果产业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到20家,年销售收入17.6亿元,其中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1家,实现税利过千万;市级以上茶叶、水果龙头企业达到13家。二是创新组织形式。围绕茶叶、水果产业,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推进龙头企业与基地、专业合作组织、农民的联结,不断创新组织形式,提高茶、果农组织化程度,带动农民就业增收。目前,全市已有茶叶、水果专业合作社55个,合作社成员达7万人,可带动农户30万户,户平年纯收入达1.5万元。三是完善市场体系。加强茶叶、水果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和分析工作,及时发布供求、价格等信息。
  (五)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市场竞争力。一是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全市上下通过网络、报刊、电视、标牌等方式宣传茶叶、水果品牌,扩大品牌影响力。2012年4月20日,英山县隆重举办了中国英山第二十一届茶叶节,通过开展茶企评优、茶品争艳、茶厂奠基、茶城欢歌、茶节盛典、茶动江城、茶园踏青、茶香远播等主题活动大力推介英山茶叶,同时,还在《湖北日报》、《黄冈日报》专版介绍了茶叶产业化建设的情况和作法来加大品牌宣传,加强品牌建设。二是组织企业参加展示展销活动。共组织茶叶加工企业35家参加第八届中国武汉农业博览会、第五届中国武汉茶业博览交易会、第十九届国际茶文化旅游节——上海茶业·茶乡旅游博览会等活动,对外展示大别山生态名茶“英山云雾”等茶叶品牌。三是鼓励和扶持企业申报注册茶叶、水果商标和地理标志商标。积极引导企业增强名牌意识,鼓励企业争创名牌,提高企业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支持企业争创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对于获得国家和省级名牌产品的各地给予奖励。全市现有10个品牌获准使用有机茶标识,11个品牌获准使用绿色食品茶标识,10个品牌获准使用无公害茶标识。
  (六)出台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黄冈市通过整合项目资金、招商引进资金、争取板块资金、激活民间资金等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对茶叶、水果产业开发扶持力度。“十二五”以来,共投入资金9000万元,其中争取上级项目资金3000万元,财政投入资金3000万元。在此基础上,市政府要求相关县(市)整合农业综合开发、退耕还林后续工程、扶贫开发等涉农资金向桑茶药板块经济区倾斜。英山县政府2011年整合资金1200万元,用于无性系良种茶园建设、龙头企业扶持;蕲春县政府2011年整合各项资金200万元用于扶持驹龙园茶业有限公司的老茶园改造、标准园建设、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罗田县政府2011年投入100万元用于甜柿良种繁育基地的建设。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