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强拼搏的老区黄冈,不断解放思想,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招商引资,抓紧项目建设,奋力推进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发展速度跃居全省前列,近年来开创了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尤其是非公经济的发展速度迅猛,占县域经济的比重达到了近90%,提供财政收入占多数县市区地方一般性预算收入的60%以上。
据黄冈市委非公有制企业工委书记雷兴威介绍,截止第一季度,全市个体工商户达21.95万户,非公企业150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62家。今天非公企业之所以取得长足发展,靠的就是充分发挥了非公企业党组织在企业中的政治引领作用和在企业职工中的政治核心作用。
消除“空白点”,扩大“覆盖面”
黄冈市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由于受区位条件和发展基础的制约,过去比较长的时期里,黄冈经济发展一直处于“慢车道”。
“以前党员职工就像散落在各个企业中的珍珠,现在党组织把他们串联起来,使他们形成璀璨夺目的项链。”湖北华窑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旺林感慨地说。为了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黄州区组建了南湖汽车城联合党支部,将34家落户投产企业和73名党员全部“收编”,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黄冈化工园非公企业联合党支部,将4家化工企业纳入组织管理。采取“商(协)会+支部”方式组建的南湖商会联合党支部,为没有建立党组织的7家会员企业的16名党员找到了组织“依靠”。
非公企业党员占有率低,党员发展难一直是企业组建党组织的难题。黄冈市委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采取找出一批“口袋党员”、招聘一批党员职工、发展一批新党员、输送委派一批党员的办法壮大非公企业党员队伍,实现了职工50人以上的企业都有党员的目标。全市共找出“口袋党员”320多名,招聘党员职工120多名。
区域推进,资源共享
黄冈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雷邦贵说:“通过工业园区(开发区)的党建示范带动、辐射其他领域和行业的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这是我们全市今年开展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一个重点。”麻城经济开发区以大帆汽配公司和福田液压公司为依托设立了东西区2个党员活动中心,实现了资源共享,活动联办,满足了企业党员职工开展活动的需要。
浠水县洪山工业园区统筹规划建立了集农村、社区、企业和机关单位“四位一体”的联合党组织,建设了4200平方米的标准化、规范化的党员职工活动中心,网络了 800多名党员。
“园区规划,党建先行”。中国第一将军县—红安县,将区域化党员职工活动中心列入正在建设中的新型产业园创业大厦项目,规划了5000平方米的党群活动室、党建办公室和综合功能室,为入园企业开展党建工作提供先决条件。
目前,全市共建立园区企业党员职工活动中心18个,网络企业270多家,覆盖党员7800 名。
锻造一流“火车头”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抓好非公企业党建,选优配强带头人是关键。
黄冈市委针对少数企业内部没有合适书记人选的,从市直党政机关推荐选派了30名优秀干部到“百强企业”担任党组织带头人,兼任副总经理(副厂长)。麻城市委组织部率先垂范,首批选派了43名组工人事干部到企业担任党建指导员(联络员),帮助企业搞好党建工作。
麻城市经济开发区成立了“红顶企业家协会”,开办红顶企业家论坛,定期开展联谊活动,定期交流工作心得,加强业主自身建设,形成重视和支持非公企业党建的共识。
“公开聘用、双向选择”是黄冈市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联络员)的有效做法。浠水县财政局原党委书记韩支援选派到湖北神鹭集团公司担任党组织书记和党建工作指导员,主抓企业党的建设和争资立项工作,为企业办实事解难事20多件,争取项目资金80多万元,培养和发展党员5名。“我由于工作忙,经常在外联系业务,家里交由韩书记管理,我很放心”。公司董事长杨光感激地说。
“党建指导员为企业做了实事,解决了实际问题,组织不能亏待”。团风县原粮食局办公室主任周向阳,选派到兴隆米业公司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沉下身子为企业解决了一大批难题,将一个简易加工作坊发展壮大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深得企业主的信任,县委提拔该同志为县农办副主任。“尽管职务变了,但职责不变,工作热情不减,我将把兴隆米业当作自己的家,尽心尽力地服务好”。周向阳向县委领导这样表态。
目前,市、县两级共选派了2961名党建工作指导员(联络员)进驻非公企业,实现选派全覆盖,成为推进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生力军。
活动创造活力
“非公党建的发展要有活力,有活力才有生命力。”英山县以“设岗创星”活动为载体,为每名党员设定一个“岗位”,明确岗位职责,确定2-3件承诺事项,促党员在“履岗践诺”中创先争优。
湖北乘方电机公司建立党员活动补贴机制,每月为党员职工多发50元的补贴,增强了党员的荣誉感,促使党员认真履职尽责。现在,公司职工活力迸发,处处带头争先,以优秀的工作业绩,纷纷向党组织靠拢。
蕲春县李时珍医药集团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与党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开展以政治引领有方、推动发展有为、维权服务有位、凝聚保障有力;党员身边无事故、党员身边无次品、党员身边无违章、党员身边无浪费的“四有四无”活动,受到了李源潮同志的批示肯定。
湖北飞剑泵业有限公司组织开展了“党员先锋行动”,在企业生产车间建立示范区和先锋岗,让党员挂牌上岗,推行党员目标责任明白卡,引导党员思想领先、岗位争先、业绩创先。“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党员的作用就是不一样”。公司总经理陈建国高兴地说。
黄州区先后组织非公企业党员成立“街嫂扶贫助困服务队”、“青年护绿队”、“门前四包小分队”、“城管会战小分队”等志愿服务队110多支,党员参与服务人数达1200多人,为广大居民送去了便利,送去了关爱。英山县在特大洪涝灾害中,非公企业“党员志愿服务队”组织抢修水毁设施18处,转移企业设备98台套,受灾职工捐款6000多元,发挥了“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的作用。
近年来,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新路子,不断发挥党组织在企业职工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在企业发展中的政治引领作用。
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白天求生存,晚上求发展”,这是黄冈伊利乳业有限公司设置在企业文化长廊上的一条显眼标语,像这样的标语,在伊利乳业公司随处可见。“激情面对事业,勤恳面对工作”已成为伊利员工的共识。
“每天成功一点就是进步的开始,每天进步一点就是卓越的开始”,这是湖北中瓷万达陶瓷有限公司企业文化墙上的其中一个标牌。企业职工透过这个企业文化墙,提升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工作业绩。
罗田华丽食品有限公司实行的“早读半小时”已成为常态,每天早晨组织党员和中层干部,集中学习科技知识、党务知识、时事政治、安全知识和企业管理,丰富了职工的精神生活。公司总经理彭丽说,“实行‘早读半小时’活动以来,职工的头脑丰富了,业务能力熟了,企业效益提升了,这就是我想要的结果”。
营造“非公党建”的良好环境
近年来,各级党组织把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纳入党建的整体布局。健全领导体制,完善工作机制,理顺隶属关系,市、县两级都成立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机构,做到了工作人员、经费保障到位,普遍建立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联系会议制度。
为了解决经费问题,黄梅县积极探索《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工作经费保障办法》,实行税前列支,对建立了党组织的全额返还企业,没有建立党组织的集中管理使用,“强迫”企业建立党组织。蕲春县通过多种方式,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经费每个支部每年补助标准提高到3000元,对建立区域性党员职工活动中心,一次性给予3万元“以奖代补”资金支持,保证了非公党建工作健康发展。
目前,各地正在积极探索经费保障机制,通过“财政列一点、党费补一点、社会捐一点、企业出一点”的办法积极筹措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经费,确保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健康、有序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