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代表、黄冈市委书记刘善桥今天下午做客人民网,就黄冈市建设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区情况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刘善桥在访谈中提到,大别山试验区被干部群众形象比喻成了吸铁石、取暖器、发动机,带动了黄冈市的发展,“黄冈市目前处于重大战略机遇叠加期,将实施‘开创战略’进行发展。”
【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区建设】
刘善桥表示,建设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是湖北省十次党代会确立的“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重要组成部分,黄冈作为湖北大别山试验区的主体,按照“红色大别山、绿色大别山、发展大别山、富裕大别山”的总体要求,坚持科学发展一步到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步到位的原则,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点中点”建设为载体,高标准推进大别山试验区建设。
“我们讲大别山试验区是一个时代丰碑,绿色的大别山是一个自然丰碑,黄麻起义是一个历史丰碑。我们干部群众把大别山试验区比喻成一个吸铁石,吸引各种生产要素到黄冈,形成了吸引力、生产力。大别山还是一个取暖器,温暖了老区人民的心。同时,我感觉大别山试验区还是一个发动机,把我们黄冈老区的科学发展提升到一个新的阶段。”刘善桥说。
刘善桥提到,目前试验区建设呈现出发展快、变化大、活力强的良好态势。“今年4月份,省委、省政府在黄冈召开现场办公会,支持解决了大别山试验区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各类资本纷至沓来,近五年全市累计引进项目4577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49个,为试验区发展注入了活力,全市上下共同营造了科学发展的强大“黄冈气场”,形成了干事创业、创新发展的浓厚氛围。”
【关注民生 革命老区民生工作不落后】
“我们高度关注民生,重视民生工程,坚持每年办一些实事,大大改善了民生。近五年来,我们坚持产业扶贫、结对帮扶、整村推进、扶贫搬迁,农村共有78万低收入贫困人口基本摆脱贫困。累计对1162个重点贫困村实施了整村推进工程,投入资金12亿多元。对近1万户、4万人进行了扶贫搬迁。90%以上的贫困户人平建成一亩经济林或有一个增收项目,人均纯收入达到2000元以上。”刘善桥说道。
刘善桥透露,为了切实改善民生,从2011年起,湖北省以推动干部下基层常态化、机制化为重点,创造性地开展了“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和“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活动,省、市、县、乡四级11万名干部,深入乡村地头。在社会保障方面,城乡低保基本实现应保尽保,2007年以来累计发放农村低保金11.04亿元。基本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五项社会保险从制度上实现了全覆盖。
【抢抓机遇 应对挑战】
“从黄冈来看,我们将处于重大战略机遇叠加期、优势区位叠加期和利好政策叠加期。奋力实施‘开创战略’,将机遇、潜力变为实实在在的发展。‘开创战略’的内涵,就是坚持‘开放引领、创新驱动、一区两带、试验跨越’,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努力实现‘三个跨越’、‘三个崛起’、‘三个提升’,即实现经济发展、与武汉同城化发展、文化发展三个跨越;实现市区龙头、县域经济、现代产业三个崛起;实现社会管理水平、社会保障水平、人民幸福指数三个提升。”刘善桥说道。
【背景资料】
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
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于2011年2月成立,初期范围包括湖北省黄冈市的红安县、麻城市、英山县、罗田县、团风县、蕲春县,孝感市的大悟县、孝昌县8个县市。湖北将实现“红色的大别山、发展的大别山、绿色的大别山、富裕的大别山”这一总体目标,把试验区建成全国重要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红色旅游基地、红色文化传播基地、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基地,建成全国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先行区、全省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和生态保护示范区。
相对于湖北省内其他地区,大别山地区有独特的优势:大别山是革命老区,被誉为红军摇篮、将军故乡,200万人参加革命、100万人牺牲;大别山生态独特,森林覆盖率达40%;此外还具有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是连接皖江城市带、长三角和武汉城市圈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湖北大别山革命老区,包括环大别山山脉的武汉市新洲区、黄陂区,随州市的广水市,黄冈市的所有县市和孝感市的大悟县、孝昌县、安陆市等县(市、区)。湖北“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初期启动范围,以国家和湖北省确定的扶贫开发重点县为主,具体包 大别山括黄冈市的红安县、麻城市、英山县、罗田县、团风县、蕲春县,孝感市的大悟县、孝昌县8个县市。
按照上述“四个大别山”的总体思路,湖北将把试验区建成全国重要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红色旅游基地、红色文化传播基地、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基地,建成全国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先行区、全省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和生态保护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