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038阅读
  • 0回复

散户辛酸泪:卖房炒股亏损过半 一家三口租单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启呈
 

发帖
1163
铜币
3472
威望
962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1

中国人在一起聚会,最爱谈的是房子,但最近两年,股票也开始成为国人聚会时的热门话题。据我的个人经验,房子和股票,已成为国人聚会时热议度最高的两大关键词。在我工作的深圳,每逢聚会必谈股自不待言,在我的家乡蕲春——一个经济并不发达的内地县城,人们聚会时也喜欢谈论股票。下面所讲的炒股故事,是我从近期聚会话题中信手拈来的几个,就算是给股民这个为中国股市做出巨大贡献的群体,做一个原生态的记录吧。
故事之一:炒股亏工作赚,4年身家原地转。我的校友周律师是深圳一家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从2008年开始,他就将自己800万元资金的股票账户委托给一个私募高手进行操作,4年下来,亏损惨重。好在周律师每年的工作收入不错,因此他的生活质量并没有受到影响。但股票始终是他心头的一个结。谈到股票,周律师常常自嘲:“我现在是一边在股市上亏钱,一边努力在工作中赚钱,几年下来,身家原地踏步。”持续数年的熊市也让他养成了一个习惯:每隔几个月才看一次股票账户。与此同时,周律师也压缩了社交应酬开支。在前不久召开的一次校友会上,当主持人宣布为某学术基金募捐时,身为校友会深圳分会理事的周律师借故提前退场,毕竟,受炒股亏损拖累,他的荷包远没有以前那样丰满。
故事之二:炒股5年亏损六成,自认风险控制佳。张哥是我的大学同学,也是一个有5年股龄的散户,目前供职于内地一家国企。2007年初进股市,张哥赚了一把,4万元资金变成了6万元。高兴之余,张哥便追加股票投资额度至10万元。经过几年的牛熊转换之后,张哥的股票账户如今只剩下4万元。在总结炒股经历时,张哥始终牢牢把握两点:其一,本人炒股的确亏了,股市的钱不好赚;其二,本人对仓位的风险控制总体是成功的,从2009年起,本人便停止追加股票投资额度,否则会亏损更多。张哥这样总结“炒股经”的时候,在座的听众不知道是该为他高兴,还是该为他伤感。
故事之三:卖房炒股亏4年,一家三口租单间。赵老师原本是湖北一所省重点中学的高级教师,2007年调到深圳某中学任教。受当年的牛市诱惑,赵老师将内地城市的住房卖掉,凑足50万杀入股市。赵老师的想法是:通过炒股实现财富翻番,在深圳买一套房子,将内地的老婆和儿子接过来团聚。事与愿违,在沪指4000点入市的赵老师的股票账户,仅仅享受了几个月的赚钱效应后,便开始承受持续4年的财富缩水之痛。赵老师的朋友圈子内,所谓的“内幕消息”从不断供,他也据此频繁更换股票,结果雪上加霜,从2008年至今亏损过半。如今,赵老师的老婆与儿子倒是来深圳了,可是一家三口只能挤住在租来的单间里。倍感压力的赵老师一年来每每谈及股票,最爱说一句话:只要能解套,此生再不炒股。不过,当我在聚会时看到赵老师依旧喜欢竖起耳朵打听炒股的“内幕消息”,就对他所说的这句话表示怀疑。
故事之四:算命清仓运气好,小亏出局免深套。蔡先生是内地一家企业的管理人员,也算得上一个资深股民。他有一个特点:不怕风险投资,但是怕老婆和丈母娘。由于有老婆和丈母娘在一旁盯着,蔡先生在股海中始终未能倾囊出击并充分施展拳脚。2011年春,迷信的丈母娘在神像前给蔡先生求了一卦,卦曰:2011年是张先生的破财之年,不宜投资。于是,丈母娘坚决命令蔡先生将股票清仓,蔡先生只得遵命,在沪指3000点之上卖光股票。没想到,这个卦还真的押准了。拜丈母娘求卦所赐,蔡先生炒股小亏出局,避免了深度套牢。于是,“感谢丈母娘”成了蔡先生近期的口头禅,每当他在饭桌上以得意的口吻宣讲“丈母娘求卦”的故事,满座宾朋无不哈哈大笑,有人甚至还笑得呛出了眼泪。
推荐阅读:
王振峰PK龚方雄:别把对股市的唾沫都吐到散户身上
龚方雄认为中国股市眼下最重要的事是加快机构化进程,改变散户太多的现状。在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初期就已为公众所知晓。如今这么长时间过去了,还把“唾沫”都吐到散户身上,有道理吗?
摩根大通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龚方雄认为,散户占中国股市80%的成交量,是中国股市面临的最严峻挑战。龚方雄说,散户太多给中国股市带来无效性,使得股市无法反映经济前景和未来,眼下中国股市最重要的事,就是加快机构化进程。
目前,上证股指在2000点上下“挣扎”,普通投资者已是伤痕累累、苦不堪言。近10多年来,我国GDP几乎以年增10%的速度“亮丽”前行,可股市为什么还沉迷在10年前的点位呢?
龚方雄认为中国股市眼下最重要的事是加快机构化进程,改变散户太多的现状。这位经济学家的观点,在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初期就已为公众所知晓。如今这么长时间过去了,还把“唾沫”都吐到散户身上,有道理吗?
早期,股市曾出现暴涨暴跌。当时不少专家就把这种现象归因于市场中非理性的散户太多;之后,管理层注意到这一问题,提出了大力发展结构投资者。可笔者也发现,当机构投资者在市场里的比重增加后,暴涨暴跌的情况却并没有改观,“追涨杀跌”也并非是散户的“独门功夫”。
散户比重偏高、投机气氛浓厚、价值投资理念薄弱等问题只不过是中国股市表层漂浮的现象。中国股市要想良性运行,必须唤起所有投资者的信心,信心的活力源泉来自于破解中国资本市场深层次的问题。
有人推崇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其核心精髓包括价值投资、边际安全原则、集中投资组合、长期持有股权等。如果要股民遵循这些所谓的“不二法则”,那中国资本市场里那一张张股票的内在价值都得是“真金白银实打实的”才行。股价“泡沫”都是散户吹出来的吗?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机构和散户喜欢“博傻”呢?是股民太“傻憨”,还是市场太弱智?
要重塑中国股市投资者的信心,让股民和其他投资者改变赌局心态,就需要让股票能长期持有,能拿得住。除了以长期眼光把投资者基础筑牢之外,还应该尽快克服和排除盘亘在资本市场上的那些不合理、不公平、不透明的法律、监管以及制度等多方面障碍。此外,有效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加强监管水准,减少政府行政干预,吸引和扶持更多的养老金、保险金、政府储备资金等参与到市场中来,也是可取之道。
中国股市要真正成为良好的投资、融资场所,市场的建设和环境的改善必不可少。中国证监会原主席周正庆认为,要把金融、保险和资本三个市场联系起来,形成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并可以考虑建立“资本市场发展稳定基金”来适度调控市场。如此看来,资本市场的政策设计和合理搭建的确是眼下应该着力解决的问题。
从严治市,保护好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切身利益,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做好这些方面的工作,中国股市就会逐渐有起色。最后还想再问一句,龚方雄,你把埋怨股市的“唾沫”都吐到散户身上,这有用吗?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