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电,笔者了解到,没有路,他为孩子们砍出一条上学的路,30多年的时间里,他每天坚持步行十几里护送学生回家;他多次放弃去城市工作的机会,舍弃家庭的温暖。孤独一人坚守在家乡的小学,村里45岁以下的人几乎都是他的学生,他对待学生就象自己的孙儿孙女一样,慈祥和蔼,他是浠水县团陂镇黄泥畈教学点教师袁尧。
黄泥畈村位于我县最北部的华桂,距离县城有50公里路程,与罗田县隔河相望,十分偏僻;团陂镇黄泥畈教学点就座落在华桂,为了能找到袁尧老师,今年10月12日上午,我们沿着连绵起伏的山路,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终于找到了黄泥畈教学点,这里原来是一座保存非常完好的祠堂,祠堂古朴而简陋,黄泥畈教学点就依这座祠堂而建,相传这座祠堂是徐氏祠堂,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这也给黄泥畈教学点增添了一点历史的厚重。阵阵稚嫩的读书声也给祠堂增加了文化的气息。到达学校时,教师们都在上课,我们透过窗户看到了袁尧,他正在给学生上语文课。
袁尧一遍又一遍的教孩子们读课文,不时的咳嗽两声,声音有些沙哑,在后来的采访中,我们得知袁尧已经感冒多天了,并且患有严重的咽炎,由于学校教师不够,虽然病了,可是他仍然要坚持上课。下课以后,袁尧带着我们来到了他的宿舍,原来学校的老师都住在这座古老的祠堂里,屋子里简陋而又阴暗,袁尧告诉我们,他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二十多年来他孤身一人在家,大部分时间以校为家。
袁尧今年五十六岁,1975年就开始在这里教书,1977年他与妻子结婚,但是婚后不久妻子就调到外地工作,一家人很少团聚。他告诉我们,1985年,妻子曾帮他在武汉找到一份工作,当时他还是一名民办教师,工资也不高,新的工作不仅工资高,更重要的是让他能走出大山,实现一家人团聚,但是袁尧还是选择继续留在家乡当一名民办老师。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妻子儿女都在南方上班,他一个人仍然舍不得离开学校,舍不得这些朝夕相处的孩子。
几十年来,袁尧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里度过,看到孩子们天真的笑脸,他似乎忘记孤独与寂寞。只是每当逢年过节,家家户户团团圆圆的时候,他就会拿出相册翻看妻儿的照片。
没有妻子儿女在身边,袁尧就把全部的精力放在孩子身上,放在自己的爱好上面,袁尧爱好广泛,琴棋书画样样都会,他不仅教学生们读书,还把自己的爱好传授给学生,在乡村学校很少有书法课,可是几十年来,他却把书法当成一门重要的课程,教孩子们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