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5204阅读
  • 1回复

袁殊潜伏“岩井公馆”始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风吹杨
 

发帖
2812
铜币
30762
威望
843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3-03-30

  在中国近现代情报斗争史上,袁殊是一位十分奇特的人物,他在抗战前后,周旋于国共两党及日伪势力之间,以多重身份,做过三面间谍,在国民党中统、军统,日本与汪伪以及中共几方面的秘密关系中,纵横捭阖,应用自如。他加入过青帮,在表面上扮演过“汉奸”角色,暗中却又同时兼任国共两边的间谍,他先后坐过国民党、汪精卫的大牢,解放后又曾被错误关押,历经生死磨难,但究其根底,他还是一名中共党员,曾为中共的情报工作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综合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国民党特务活动史》消息 马振犊/文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壹

  袁殊1911年出生于湖北省蕲春县一个没落的官宦人家,幼年随母迁来上海浦东。1929年留学日本,专攻新闻学,接触了一些进步思想,回国后担任“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常委,参加上海左翼文艺活动,创办《文艺新闻》。其间,袁殊以读者来信询问的形式率先披露了左联五君子遇害的消息,震惊了全国。1931年10月,年仅20岁的袁殊经潘汉年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共情报组织“中央特科”的一员。1933年,在情报工作中表现出杰出才能的袁殊,奉派打入国民党上海社会局长、中统头子吴醒亚主持的特务组织“干社”,担任了新声通讯社、《华美晚报》 社记者和外论编译社的负责人,用合法身份为党收集情报。1935年的一天,共产国际远东情报局代局长华而托在上海活动时被国民党军统特务逮捕,从他的笔记本中发现了袁殊的名字和电话号码,袁殊随之被捕。后经组织的多方营救,袁殊被释放。他出狱后再次赴日留学,1936年西安事变后回国。国民党军统头子戴笠知道他是日本通,想利用他和日本人拉关系,请他加入军统。袁殊请示潘汉年,潘同意,于是他又成为军统国际情报组组长。1939年,投靠日本的汉奸特务李士群、丁默村在主子的指使下,在上海极司菲尔路76号成立特工总部,在租界内掀起白色恐怖。袁殊决心消灭“76号”这个特务魔窟,就组织一批工人,准备挖地道安放炸药,将之炸毁。不料,已经秘密投靠汪精卫的军统上海组组长王天木将袁殊出卖,袁殊随后被“76号”逮捕,并准备将他处决。

  贰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在中国建立了外交口的专门特务情报机构,由驻上海总领事馆副总领事(后升任总领事)岩井英一统领,称“岩井公馆”。

  危急时刻,潘汉年叫袁殊的妻子马景星立刻去找岩井英一设法营救。原来,袁殊利用记者身份早就结识了岩井英一,并成功打入了日方情报机构。岩井很欣赏袁殊的才干,称他是“值得信赖的好朋友”,久想拉为己用,当即答应了马景星的要求,亲自赶到“76号”要人。

  当袁殊被安排往百老汇大厦后不久,岩井英一就向他提出要求,要他立即写一篇谈所谓中日关系的文章公开发表,实际上也就是要袁殊公开表态当汉奸。袁殊立即请示潘汉年。

  潘汉年早已料到岩井英一这一手,他指示袁殊将计就计,公开出面当“汉奸”,打入日本谍报机关。潘汉年说:“我看这是个机会,也许还是难得的好机会,向敌人营垒渗透,在敌垒中建立我们的内线,需要的就是这种机会,你若真能成为汪伪 政 府中代表一个派别的领袖人物,不但可以起掣肘汪伪 政权的作用,获得情报的机会也更多,对革命的贡献更大。当然,这对你个人来说是很委屈的,需要付出巨大代价,要承受亲朋好友的误解和公众的唾弃,清白玷污,名誉扫地。”

  袁殊按照岩井英一的意见,经过一番思考斟酌,写了一篇《兴亚建国论》,在中日几家报纸上发表,成为由岩井英一扶植起来的“公开汉奸”。

  叁

  事隔不久,岩井英一为了掣肘汪伪汉奸势力,就让袁殊出面组织一个“兴亚建国同盟”,作为一个汉奸文化团体,加入到汪伪 政 府中去。

  1939年11月,袁殊根据中共的安排,向岩井英一建议把它扩大成立为一个由岩井控制的伪组织“兴亚建国运动本部”,得到了同意。于是,他在地处上海宝山路的“岩井公馆”挂起了“兴亚建国运动本部”的招牌,成立了“兴亚建国运动委员会”的机构,并筹备出版了《新中国报》和《兴亚》杂志。

  “兴亚建国运动本部”表面上是一个接受日本外务省津贴、支配的汉奸组织,实际是中共的一个新的情报据点。“兴亚会”的主任委员是原属改组派的陈孚木,经何香凝、廖承志做工作,他表示愿意为抗日而实行“特洛伊”木马计,机要员是从延安来的情报干部刘人寿,其所办的《新中国报》,经理是在桂林《救亡日报》工作的中共党员翁从六。在他们这里,不仅日本外务省每月拨给“兴亚会”的二十万军票中,有相当一部分成为中共上海地下党组织的活动经费,而且在袁殊的具体操作下,一份份重要的战略情报从敌人的心脏发送到了延安。

  肆

  袁殊等人出生入死,胜利完成了党交给的“钻进敌人心脏”的艰巨任务。但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罪恶的魔手又向他们伸来了,国民党图谋用“汉奸”的罪名来加害这些抗日勇士,党组织立即安排他们到解放区去。

  袁殊随即把敌伪留下的枪械、弹药装了几只木船,和翁从六等人一起奔赴苏北解放区,恽逸群随后也离开了上海。自此,“岩井公馆”走进了历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袁殊在北京《世界知识》 杂志社任撰稿人,1955年因“潘杨事件”含冤入狱,1982年获正式平反,1987年11月26日在北京逝世。恽逸群在1952年3月 被错 误 开 除 党 籍,1955年因潘汉年冤案而入狱,1978年12月10日因病去世,1980年4月获得平反,1980年10月恢复党籍。

  翁从六到解放区后主要担任财经工作,1947年11月12日石家庄解放后,他和同志们乘一辆运输车去石家庄时,因中途车祸而牺牲。

发帖
422
铜币
475
威望
27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3-03-31
听起来还真是神奇啊,真心不知道这样的人在当时的大环境下是怎么生存下来的,这样的勇气实在是让人敬佩不已。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