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收:财政拨补助5000元、财政拨移民项目资金95000元;本月付:10组做石岸11610元、7组修路10万元。”1月8日,罗田县大河岸镇枫树村去年12月份的“三资”账一上墙,引来许多村民前来观看。
罗田413个村的“三资”账目都像枫树村一样,每月上旬对上个月的“三资”账目在村级“三资”公示栏上公示,接受村民的监督,这已经成为当下该县村级“三资”监管的新常态。这一可喜的新变化源于该县财政局把农村“三资”关进制度“笼子”。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简称“三资”)属于村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集体所有,是发展农村经济和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农村“三资”管理涉及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也是当前基层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同时,也是容易滋生消极腐败的重点领域。
去年村两委班子换届后,一大批新任村干部不太了解农村财务管理知识。为了使新的村两委尽快掌握农村“三资”监管的相关政策,罗田县财政局及时对新上任的村官进行“三资”管理业务知识培训,同时以《湖北省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办法》为蓝本,结合罗田山区实际制订出一套操作性强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对村级集体“三资”实施了更精细化管理,从而对全县413个村的集体“三资”管理念牢紧箍咒。
去年村级两委换届后,在该县凤山镇公共资源交易中心,6个村完成交易项目8个,交易额430万元,为集体节约资金38万元,资产资源处置项目4个,为村集体增加收入5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