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6月23日,我市高考状元“千呼万唤始出来”。来自黄冈中学的杨胜兰和麻城市第一中学的陈超分别以606分和688分夺得黄冈市文科和理科第一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们以平常心分享了各自的心路历程——
文科第一名 多才多艺才是真正的“学霸” 记者贺想
人物素描
性别:女
年龄:17岁
总分:606
各科分数:
语文:121 数学:146 英语:138 文综:201
毕业学校:黄冈中学
理想学校:中国人民大学
今年我市高考文科第一名是17岁的英山姑娘杨胜兰。她说,22日晚上紧张得睡不着,23日一大早偷听到爸爸妈妈的对话,得知自己的分数,心中一颗石头才落了地。
杨胜兰的妈妈冯青春得知女儿的成绩是黄冈市文科第一名后,言语之间有着掩饰不住的自豪。
冯青春介绍,很多家长在孩子读高一时就开始陪读,而她和丈夫因为工作原因,只能在周末去学校陪女儿。从高一到高三,女儿成绩一直保持稳定,让他们很放心。但在高考结束后,女儿告诉她考得不是很理想,他们听了之后也很紧张。
冯青春说,杨胜兰一直有很好的学习习惯,各科成绩非常均衡。高一下学期选择文理科时,她和丈夫综合考虑女儿的成绩,希望她选择文科,老师也建议她选择文科。而杨胜兰在此前一直刻苦学习理综,最终确定选择文科时,眼泪一下子流出来了,感觉之前的努力好像都白费了。
高考成绩上600分,是在杨胜兰的意料之中,只是没有想到自己会是文科状元。她更关心的是,这个分数能不能上中国人民大学?“如果不能进人民大学,那我就选南京大学。”杨胜兰直言。
在班主任徐勇老师的眼里,杨胜兰是位全面发展的好学生,才华出众。演讲比赛,学科竞赛样样都少不了她,学校的各种奖励她几乎拿遍。她是学习尖子、学生会干部,是同学眼中的“标兵”和“学霸”。
杨胜兰喜欢总结和归纳,并且十分擅长规划。她每天都会花十几分钟时间,将第二天的学习计划都列在一个本子上,然后不折不扣地执行。做完功课后,她会在学校操场上跑步让身心放松。
除了好的学习方法,还要有好的生活习惯。杨胜兰不仅成绩好,眼神儿也挺好,考了个状元还没戴眼镜。杨胜兰笑说自己是“天生眼睛好”,实际上她是作息时间规律,每天晚上睡觉不会超过11点。
谁说“学霸”只会读书?杨胜兰可是个多才多艺的主儿。她5岁就开始学二胡学钢琴,她会唱歌会跳舞会演讲。
杨胜兰两次参加湖北省高中数学竞赛均获得三等奖,参加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获黄冈市高二年级组一等奖。参加黄冈中学首届《一封家书》征文比赛获得二等奖。而早在2006年,她参加超级童星音乐舞蹈大赛获得儿童A组器乐(二胡)省一等奖,2010年获得第六届青少年艺术节湖北赛区二胡专业儿童B组金奖.
理科第一名 “从来没考过第一”的第一名
记者陈华
人物素描
性别:男
年龄:18岁
总分:688
各科分数:
语文:128 数学:139 英语:138 理综:283
毕业学校:麻城一中
理想学校:北京大学
“接下来又是一次漫长的路程,只是我并没感到寂寞······虽然累,但我是我自己。行者,奔跑不息。”
这段充满正能量的文字来自全市理科状元陈超的QQ日志。
以688分夺得全市理科第一名的好成绩,陈超对自己的评价是:“这个成绩对得起父母,对得起我自己。”
陈超说,一大早查出分数后,心里有点窃喜,因为比预想的要好。中午吃饭时,看到QQ不停在响,原来同学们在群里炸开了锅,直到这时,陈超才知道自己得了第一名。
陈超第一时间把消息告诉了爸爸妈妈,一家人高兴过后,家里电话响个不停,亲戚、老师、同学,都打电话来祝贺。面对突如其来的关心,陈超有点懵了,他在QQ上开玩笑地说:“这世界太疯狂。”
对于这个成绩,陈超显得有些淡定,他得慢慢适应“状元”这个称号:毕竟高中三年,他从来没考过第一。
阳光、积极、有恒心、有毅力,这是陈超的班主任邓老师给他的评价。邓老师说,别看陈超年纪小,但是在同学中很有威信,每次调整座位,都有同学主动要求和陈超同桌。也许平时不是第一名,所以陈超心态更平和,反而在高考中一举夺冠。
面对记者询问“学习秘诀”,陈超似乎有点反感。在他看来,学习是没有秘诀的,无非就是适合自己的方法,加上有恒心,有决心的学习。“大家的智力水平是相当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习惯,合适自己很重要。”
而在妈妈眼中,儿子的成绩取决于两个字:自觉。
陈妈妈说,她和丈夫都是下岗工人,家庭条件一般。懂事的陈超从来不乱花一分钱,就算妈妈主动提出买衣服给他,他也总是说:“不要,我有。”
在学习上,陈超很主动,不需要家长多要求。看着儿子的懂事和自觉,陈妈妈说,即使没有考好,也不忍心责怪他,批评他。
紧张的学习之余,跑步和足球是陈超的最爱。尽管休息的时间不多,但陈超很会调节自己,“我的教室在5楼,我每天跑着上下楼,去厕所、去食堂,我都可以跑着去。”陈超说,跑步是他减压最好的方式,遇到不顺心的时候,就去操场跑几圈。
“受不了自己,在这里生活3年,却只好好去过教室、寝室、食堂和体育场……到了下一站,我一定先走遍校园的角落,感受她起伏的呼吸。”陈超在一篇怀念高中生活的文章中写道。
高中也许带着遗憾,但是大学的生活让陈超充满了期待。“暑假我要自学计算机编程。”陈超的“大学模式”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