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冬的三河口镇,早上还不到7点,徐忠就已经在驻点村地头上忙活起来了。这位从麻城市地税局下派三河口镇吴河村的“第一书记”,吃住在村,一天的日程安排满了:天冷了,得问问几位五保户还需要什么;让200多户农户喝上放心水的项目开工了,得瞅瞅工程进展到什么程度……
今年7月25日,麻城市从各乡镇办、市直各部门选派253名干部到全市贫困村、老区村、后进村和软弱涣散村(社区)担任“第一书记”。和徐忠一样,他们走进田间地头,帮助所驻村强班子、理思路、引资金、上项目,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
选班子带队伍,“软”村不再软。“第一书记”入村后,大胆发展新党员,培养政治素质强、发展能力强的后备村干部,建强村“两委”班子。带领村级组织开展为民服务全程代理、民事村办等工作,严肃党组织生活,切实加强村“两委”班子自身建设。
建机制抓管理,“散”村不再乱。“第一书记”任职以来,积极推进村级组织权力规范运行,村“两委”班子成员无违规违纪行为发生。“初来乍到,村干部对我不太了解,都用观望的眼光看我。”市委组织部胡斯顺下派到歧亭镇荣家洲村“第一书记”,他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和干部活动,纠正党员干部中的不良倾向。引导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全村涌现出多个义务调解员、治安员,主动调处矛盾纠纷。从“冷板凳”到“座上宾”,胡斯顺完成了从一名机关干部到驻村“第一书记”的身份转变。
打基础抓经济,“弱”村不再穷。253名“第一书记”积极做好规划引领,争做贫困村和贫困户发展蓝图的设计师。结合本村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扶贫计划,按照不违反政策的原则分类分区进行扶贫规划。财政局干部夏盛炎下派到乘马岗镇落衣山村担任“第一书记”,他利用熟悉政策、人脉广泛的优势,积极为驻点村找项目、跑资金、引技术,硬化通组路,实施饮水安全工程等,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同时,号召局机关干部主动结对帮扶27户困难户。
“我们这儿穷乡僻壤、信息闭塞,过去致富无门,现在有大机关的干部下来带领我们脱贫致富,我们感到有了主心骨!”如今,贫困村的村干部对“第一书记”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