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规”建王宫
湘献王荆州自焚
荆州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朱元璋的两个儿子先后在此坐藩。先到荆州的是湘献王朱柏。他是朱元璋第十二子,生于1371年,自幼聪颖。7岁时受封为湘王,14岁就藩荆州府,26岁便作为副元帅,和主帅楚昭王朱桢一起,奉朱元璋诏命,率兵数十万征伐南方“古州蛮叛”,立下了赫赫战功。
不过,1398年朱元璋死后,他显得有些举止轻狂,开始在封地大兴土木,甚至在相距湘王宫(即现在的荆州太晖观)不过百米之地,大建王墓,此举在明藩王墓葬史上实为罕见,招致了守旧势力的嫉恨。
建文元年(1399年),朱柏建王宫大大咧咧地使用了几根僭越等级的龙纹大堂柱,被人举报给刚继皇位的朱元璋长孙——明惠帝朱允炆。由于朱柏素与朱元璋第四子朱棣交好,惠帝担心此为叔叔朱棣一党夺权征兆,故马上派人调查朱柏“谋逆”的证据。见当朝皇帝对他已经起疑、防范,加上风闻有人诬陷他谋反,28岁的朱柏又气又急,因惧怕获罪毁了一世英名连累朱棣,遂自焚而亡。惠帝闻讯追谥其“戾”,并除去了无子的朱柏封地。
公元1403年,朱棣打着“清君侧”、“诛奸臣”、“奉天靖难”旗号,取代朱允炆当上了永乐皇帝,他感念朱柏的忠挚之情,下诏将朱柏改谥为“献”,之后,葬湘献王衣冠冢于江陵太晖观旁。同时,为防就藩广宁州(今辽宁北镇县)的辽王朱植等在边关拥兵自重,威胁永乐皇权,朱棣开始实行“削藩”政策,于永乐二年(1404年)下诏,将朱植(朱元璋第十五子)“架空”动迁荆州府。朱植无奈,只好命人重修明初摧毁的铁女寺,示上清心寡欲、与世无争之态,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病逝,获谥号“简”。洪熙元年(1425年)下葬江陵八岭山。之后,辽藩王系在荆州传袭了七世八王。
梅瓶记录凄婉动人故事
郢靖王妃自尽为夫殉葬
钟祥古名郢州、安陆州,先后有郢、梁、兴、岳等四位明藩王被册封(或追封)在此。
郢靖王朱栋为朱元璋第二十四子。生于1388年,3岁时被封为郢王,20岁就藩郢州,27岁病死,获谥号“靖”,因无子被永乐皇帝朱棣除去封地。
郢靖王墓在钟祥市九里回族乡三岔河村四组皇城湾之西,是与王妃郭氏合葬的砖石结构墓,墓区三面环山,茂林森森,呈“青龙、白虎、玄武”环抱之势。
1937年,侵华日军将郢靖王享殿等建筑拆毁,用其木柱修桥,陵园地面建筑损毁殆尽,仅墓冢幸存。
2002年至2004年,郢靖王墓遭到盗墓分子十多次疯狂炸盗,其中有四次炸盗触及地宫券顶。前年5月至去年1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了对明郢靖王墓抢救性发掘。
经考证,后室棺床东边是郢靖王棺木,王妃郭氏的棺木位于西边,其下方置有一尊青花四爱图梅瓶,梅瓶器腹中部四个海棠形开光内,分别绘有《王羲之爱兰》、《周茂叔爱莲》、《陶渊明爱菊》、《林和靖爱梅鹤》的情景绘画图案,与传世的元青花“四爱图”梅瓶几无二致。该梅瓶系元末明初景德镇产,极具价值,是郭氏珍爱之物,见证了她悲痛自尽为夫殉葬的凄婉动人故事。
据史书记载,郭氏是明朝开国元勋郭英之女。郢王病逝一个多月后,郭氏哭着告诉贴身宫人:我寡而无子,不需要再操心什么。从自己嫁给郢王后,夫妻间就一直相敬如宾,现在郢王去了,我怎么忍心独自一人活着呢?于是,梳妆对镜自画容貌,交付宫人收藏,并嘱咐其等候四个女儿长大后,让她们认识生母遗像,说罢便自尽与夫君合葬。而东、西侧室的木棺则是六女殉葬棺。从残留的牙齿判断,殉葬者皆为郢靖王未成年侍女,实证了明初帝王陵墓残酷的妃嫔人殉制度的存在。
破门而入搭铺合葬
梁庄王墓发掘“怪事”连连
朱瞻垍是朱棣长子明仁宗朱高炽的第九子,生于1411年,14岁时被封为梁王,19岁就藩安陆州(今钟祥市),30岁病逝,获谥号“庄”。
梁庄王墓位于钟祥市长滩镇大洪村二组,坐北朝南,构筑在龙山坡上,距市区约25公里。据领队梁柱回忆,当年发掘工作“怪事”连连,先是挖至墓门券顶上半部时,有水从封门墙砖缝间汹涌冒出,墓道瞬间成了稀泥潭。接着拆完封门墙发现,尽管墓内无任何盗洞,可石墓门只有东边一扇关着,西扇根本不见,甬道上还有半条现代毛巾。“古墓被盗了!”几乎所有人在惊呼。然而,根据对后室顶部微小下陷处判断,梁柱认定,盗墓贼盗掘时只是用钢钎凿穿过一个小孔,并用半条毛巾堵住穿孔装填炸药。由于穿孔下是5米多高的墓室内空,炸药引爆后不得力,未能炸出通洞,却把那半条毛巾“冲”入了墓内,随积水漂至甬道处。而半边石门消失的秘密则在于王妃晚10年入葬。
据史书记载,梁庄王22岁时,20岁的魏氏被封为梁王妃。他们共同生活了仅8年,梁庄王便“以疾薨”。悲痛欲绝的魏氏“欲随王逝”。皇帝为此降旨安抚,要魏氏存留下来,抚养梁庄王的两名幼女。10年后魏氏病逝,嘱与丈夫合葬。
梁柱推断,王妃入葬时,因无法开启被“自来石”顶牢的双扇石门,只好撞破西扇石扉进入,并在后室梁庄王的石棺床西侧,用砖接砌一座棺床来安置棺柩,并另制一扇漆木门代替已破损的西扇石扉。葬毕,把破损的西扇石门和“自来石”搬走。魏氏这种“破门而入,搭铺合葬”的罕见做法在墓中得到印证。
据了解,梁庄王墓随葬的金、银、玉器数量为藩王墓之最,仅次于明代皇陵——定陵。该墓出土了5100余件文物,其中金、银、玉器有1400余件,珠饰宝石达3400余件,用金量高达16公斤,用银量13公斤,用玉量14公斤。不少器物还包含了浓郁的藏传佛教因素,如缠臂金饰、金佛像、金梵字等。其中,最珍贵的是镶宝嵌玉金冠顶,它由莲花底座和蓝宝石顶饰组成,顶端那颗近200克拉的橄榄形无色蓝宝石,被认为是中国迄今出土的最大宝石,是梁庄王夫妻那段凄美姻缘的见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14 21:14:25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