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06年国家统计局把幸福指数列入统计指标了以后,各地方政府就开始为了幸福指数排名展开争夺。反映人们主观生活质量的幸福指数,已经和GDP一样,成为该省该市发展水平的衡量标准,百姓的“幸福感”也就成了各级政府测评“幸福指数”的主要依据。
昨晚在杭州举行的中国(大陆)首届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评选活动则给了武汉市政府狠狠的一个耳光,由瞭望东方周刊发起并联合中国市长协会《中国城市发展报告》工作委员会、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幸福工程组织工作委员会、中国社会经济调查所4家单位共同主办的中国(大陆)首届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评选昨晚在杭州举行了颁奖典礼,正式公布了从全国35个候选城市中推选出的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名单,入选城市分别为:杭州、沈阳、宁波、青岛、台州、珠海、中山、上海、北京、成都。
组委会还评出五个单项排名第一的城市,分别是:大连,对市民文明程度最满意;深圳,发展速度满意度最高;天津,社会治安满意度最高;长沙,最有娱乐幸福感;长春,最有人情味。这对于一直宣称自己是中部老大,立志要带领中西部的一帮穷伙计们咸鱼翻身,跑步进入小康社会的武汉来说,无缘本次评选的任何一个奖项,这不得不说是一件令人十分难堪的事情。而本市的媒体和政府对此十分低调,全然没有前不久武汉从全国200多个中心城市中脱颖而出,跻身35个候选城市行列时候的兴高采烈和豪言壮语。
那么又是谁偷走了武汉人的幸福感呢?影响一个城市居民幸福感的因素很多,经济成份无疑是最本质、最核心的因素之一。尤其是对于那些在高房价、高医疗费、高学费下负重前行的普通市民们。他们关心的是房价会不会降、医疗腐败能否得到遏止、小孩上学的费用能否降下来······这些问题好像都与、“幸福指数”、“幸福感”无关,但是它们却实实在在是普通市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解决好了这些问题,市民们就安心了,塌实了,在这所城市生活着的幸福感和满意指数自然而然的就上来了,如果说武汉没有幸福感,这些才是这座城市真正的命伤硬伤。
在地理上讲,武汉确实应该算得上是个宜居的好地方,城区中心有山有水的,湖光山色,能生活在这样的城市之中可以说是十分的惬意和十分的令人羡慕。这座城市有一条道路叫做幸福大道,还有几个村子叫幸福村,幸福花园什么的,可以看出市民对希望的渴望与祝福。只是可惜,自上个世纪90年代后,号称“东方芝加哥”的武汉的经济上一撅不振,GDP总量已经在10名开外,人均收入在中国的几个大城市中的排名也越来越低。跟京津沪穗深这些排头兵的沿海城市,甚至跟成渝这些西部新兴的尖兵城市相比,武汉越来越没落,也越来越让人看不到这个城市的希望。没落着的城市一般往往有着许多并发症状,如基础设施落后,交通薄弱,市民文化素质差,城市环境“脏乱差”,而且因为下岗工人多了,社会治安自然就比较乱。这几年,伴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政策的提出以及武汉经济的缓慢复苏,武汉市对这十几年来的欠下的城市的旧债投入了巨额资金,确实是下了蛮大的力气,进行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治理武汉“脏乱差”的城市环境,恶补完善交通网络体,引入了越来越多的外资,经济增长也越来越快。但是很快,伴随着武汉经济缓慢复苏的浪潮,武汉房地产价格越炒越高,而与此对应的是广大市民的工资和实际收入并没有出现应有的增幅,于是市民们又开始遭遇“买房难”、“看病难”、“上学难”的难题,这些新的民生问题抵冲掉了武汉经济增长带来的欢娱感和幸福指数。而同期武汉市政府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怎么样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的企业来武汉投资落户,加快武汉的经济发展之中,难以顾及到这些民生民计之中。虽然说今年的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增强市民的“幸福感”纳入了未来五年规划目标,但是请看前提,那只是未来五年的规划目标之一。所以说这次中国(大陆)首届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评选,武汉的落选是理所当然的,是意料之中的,因为即使是在武汉市政府的规划里面,幸福感这个目标也只是五年以后的事情,自己都不重视自己,还有什么脸面去奢求别人给你这个奖项。而武汉的市民朋友们,要想拥有自己的幸福感,那么请耐心的再等待五年吧,同样,这也是有个前提的,那就是五年以后武汉市政府能够达到这个规划的目标。
稿源:荆楚网 作者:中南以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