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606阅读
  • 0回复

蕲春管窑镇吸引制陶师傅返乡,千年陶器之乡有望重现窑州光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sky
 

发帖
3454
铜币
23247
威望
1793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2
蕲春县管窑镇,这里曾是古代民间重要的陶窑基地,是湖北省历史悠久的著名陶产区,与汉川马口窑、麻城蔡家山窑并称湖北三大民窑。早在600多年前就有 “窑州”之称。然而,在历史长河中,这座历经千年的“陶器之乡”最终没能将祖辈们创下的“基业”发展壮大,却被历史的烟云所湮没,留下许多被废弃或残存的窑炉址。 昨日,楚天都市报记者踏访管窑镇发现,四大老窑厂全部复苏,新成立不久的明窑也迈入快车道。


管窑镇上一家陶园的生产车间

“以陶瓷闻名的地方,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管窑镇湖北明窑陶艺公司总经理何建平介绍,管窑面临长江,镇内赤西湖与长江相连,水路便于陶瓷的运输;另一方面,古代烧制陶瓷需要松木,而大别山大量的松树林为古窑提供了燃料;同时,手工制陶采用的陶土是取自当地的赤西湖沉积下来的黄色黏土,可塑性较强,烧制出的陶器胎质细腻、胎体厚重。在器形上吸取青铜器、瓷器的造型,更显古朴。

“鼎盛时期有上万名从业人员”,管窑镇宣传委员程珍玉告诉记者,管窑手工制陶历史上主要分布在赤西湖畔的周围,每个村子的村民大都以制陶为生,并且村子均以姓氏为陶窑命名。程珍玉介绍,1980年,研究人员在李窑的古窑遗址发现了宋代的窑砖、彩陶器物及残片,可以推断管窑手工制陶工艺可能始于宋代。

“在外地打工,一年能挣20来万。”今年55岁的王文清是岚头矶工艺陶器厂的师傅,从小就跟着父辈学习制陶。王文清告诉记者,一名熟练的陶工,必须有10年左右的经验,从配料到成品需要十几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只有每道工序都做对了,才能烧制出“窑变”的精品陶瓷。


王文清在制陶

“上世纪70年代末,我们这里还有4000多人以陶为生。”程珍玉说,但在上世纪80年代后,随着塑料制品和玻璃器具的出现,陶器慢慢淡出市场。到上世纪90年代,陶厂纷纷停产歇业,2000多名陶工远走广东、广西、云南、江苏等地谋生,由于陶器的替代和人才的流失以及交通闭塞,繁荣一时的古镇一度陷入没落。

2013年,为吸引师傅回乡,管窑镇政府决定免费提供土地,建设大师工作室,配套水电、道路等设施。一些老艺人在政府的号召下,选择了回归。何建平说,通过与外地的陶艺师傅切磋,管窑陶工逐渐掌握了现代精品陶器新的工艺和烧制方法。

“我们目前不仅烧制日用陶,更多的是生产工艺陶。”何建平告诉记者,目前,十几所高校选择这里作为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今年以来,明窑已接待前往研学的学生达1.5万人次。学生在明窑体验传统技艺的同时,还可以动手自己制作,烧制好后,窑厂统一再邮寄回去。

目前,管窑镇已启动美术摄影写生基地开发,同时依托港口发展,推进商贸物流和文化旅游,管窑复兴之路指日可待。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