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259阅读
  • 0回复

一百年来走出了4000名教授,中国第一“教授县”蕲春为何能人才辈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发帖
5220
铜币
34094
威望
3259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0-03-29
荆楚之地,自古以来就是文化氤氲浓郁的地方,深厚的文化积淀孕育了这里无数文化名流。时至今日,这里依然是中国教育、文化十分发达的地方,从名校林立的武汉,到百年名校黄冈中学,都在国内的教育界享有盛名。

而在黄冈市内的蕲春县,虽然经济并不发达,人口不多,却培养许多人才。100多年来,从这里走出了无数位精英,活跃在全球各个领域,由于培养出的教授学者众多,被誉为中国第一“教授县”。

作为一座小县城,蕲春县究竟是怎样办到的?
蕲春县风光
01
人才辈出的小县城


据官方数据,2016年蕲春县的人口约为110万人,在国内算不上大县城。然而,许多人就是从这里,走向世界。

蕲春县坐落在湖北省东部,向来以人才辈出驰名海内外,是名副其实的文化名乡。根据《蕲春县教育志》的统计,近代以来,蕲春县培养出来的在国内外高校任职的教授就多达1800多位,如果算上各领域的工程师、艺术家等高端人才,蕲春走出来的“教授级”的人才多达4000多人。

更令人称叹的是,在蕲春,拥有10位教授以上的“教授村”,多达31个。这种情况在国内外都是十分罕见的。其中有一个范铺村,培育出的教授多达80多位。

在蕲州有一条著名的“博士街”,表面看上去与其他老街没有什么区别,然而从近代以来,这里走出了120多位博士、教授。至今,走在这条毫不起眼的街道里,似乎都能感受到古朴的传承与文化气息。
蕲春博士街
02
从“才子乡”走来的“教授县”


其实不仅是在今天,自明清开始,蕲春县就是中国赫赫有名的文化名乡。蕲春县与江西临川县、江苏宜兴县一起,并称为中国三大“人才之乡”,蜚声九州,走出了许多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

在众多蕲春县的文化人中,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当属“药圣”李时珍。由于李时珍在当时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吸引了许多名人学者前来蕲春学习交流,从而使这里逐渐成为享誉国内的文化腹地。潜移默化中,当地人也受到了巨大的鼓舞和熏陶,形成了崇尚文化、尊师重道的传统。
药圣李时珍


从此以后,蕲春人代代相传,互相激励。据蕲春县教育部门的统计,在明代的科举考试中,蕲春县共有500多人中举,清朝也有200多人,而到了民国时期,虽然国内时局动荡,但蕲春县也有500多人考上国内外大学。

在李时珍之后,蕲春县还有著名文学家顾景星、陈诗,训诂学家、“章黄学派”创始人黄侃,著名诗人、文艺理论家、文学翻译家胡风等。
03
植根于深厚的文化底蕴


由于蕲春特殊的地理位置,位于“吴头楚尾,荆扬交会”,受到吴楚文化的双重滋养,在明朝时,这里已经物阜民丰,并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这里能够成为文化重镇,人才济济,也就不足为奇了。

只不过,蕲春县能够保持长久的文化兴盛,源源不断地向社会输送高端人才,背后也有深刻的原因。

首先,名人效应——受到李时珍的影响颇深。在李时珍之前,蕲春县虽然也很重视文化和人才培养,但与吴楚其他地方并没有太大差别。自李时珍编撰《本草纲目》,筑就古时候药家最重要的经典之后,这里就开始声名鹊起。由于李时珍名声在外,很多名人学者慕名来访,到这里学习和考察,加上朝廷的重视,在当地设立医疗机构,使这里逐渐形成了以医药为中心的文化传承。在当地,有“博士之家”美誉的李宝珍一家,就是李时珍14世传人,后人依然行医济世,造福万民。

其次,家族传承——当地人以读书为荣。蕲春人珍视文化,重视读书,当地人“不怕手中没权,不怕家里没钱,就怕家里没有读书人”的观念根深蒂固,每家人都以读书为荣。爱读书已经成为流淌在蕲春人身上的血液。在蕲春,至今保留着一个王氏家族的“锄经祠堂”。所谓的“锄经”,是“锄则带经,牧则编简”的意思,不断告诫后人,时刻不忘读书。

第三,教育为先——自上而下高度重视教育。当地人深知读书的重要性,当地政府也高度重视教育,兴办学校。早在清末时期,时任蕲州知州陈树屏从日本考察归来,深感重视教育对日本文化复兴的重要性,于是大兴学堂,创办了各式学校70余所,其规模之大,速度之快,前所未有。直到今天,当地人对于斥资办学都抱着很高的热情,各类学校数量多,办学质量颇高。
蕲春对李时珍传承


优秀文化世代相传,读书的观念根深蒂固,勤勉好学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也难怪蕲春县能够培养这么多的高层次人才。学无止境,希望在未来,蕲春人还能给我们培养更多优秀人才,给我们带来更多惊喜。
相逢何必曾相识,
               同是天涯伦落人!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