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称,央视《百家讲坛》因收视率猛跌,已进入“死亡倒计时”。记者就此采访武汉两位上过《百家讲坛》的“讲家”:李敬一教授和邱紫华教授,他们均觉得,节目的出发点是好的,而其形式有可以讨论和改进的地方。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李敬一在《百家讲坛》改版前后
都参加过节目录制。他说,这个节目的形式一直在变,根据不同时候大家的关注点、兴趣改版。“原来没有什么人看,市民觉得文化与他们无关,改版后老百姓也听得懂”,“无论什么形式,能让大家感兴趣、能更好地普及文化就好。”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邱紫华的节目录制于2007年,他也认可《百家讲坛》“动机是普及文化,这个肯定是好的。”
但对节目形式,两位“讲家”认为“可以讨论”。
对“刘邦是同.性.恋”、“小人”是指“小孩”等《百家讲坛》中出现的奇谈,李敬一教授不愿正面评价,但他希望“讲家”们注意两点:一是要有科学的态度,要准确,“不能危言耸听,不能没那个情节硬搞出现代人的故事来”;二是要有严肃的态度,可以轻松,但不能油嘴滑舌。
邱紫华教授则认为,电视传媒要求在有限的时间里抓人,“学术没法展开,学理论据不能一二三地谈”,“比方我讲悲剧人物,有些听众文化程度不高,不能复杂化地看人,没听到这些学理上的事,就会觉得李世民怎么会成为悲剧人物呢?”
他建议,《百家讲坛》的演讲方式可以借鉴北京或本省一些讲坛节目的经验,“可以更活泼”。另外节目还应该拓展题材。“2006年我就给他们提过建议,不要光讲历史,不要老讲唐宗宋祖秦皇汉武,可以讲一讲别的,比如园林美学、建筑美学。”
李敬一简介
62岁,湖北蕲春人,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在武汉大学中文系、新闻系主讲“中国文学史”、“中国传播史”等课程,并为全校开设公选课“唐诗欣赏”、“宋词欣赏”。
他曾在《百家讲坛》主讲“怎样欣赏中国古典诗词”、“李后主和他的词”以及屈原、司马迁等专题。(上图)
邱紫华简介
64岁,重庆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东方美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东西方美学史、美学理论及悲剧等方面研究。已出版专著《悲剧精神与民族意识》、《东方美学史》等。
他曾在央视《百家讲坛》开讲《历史人物的悲剧》,包括《唐太宗成功的背后》、《贵妃之死》、《两个错位皇帝》等。